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娘子送我上青云 > 第385章 乡试录取人数(十八更)

娘子送我上青云 第385章 乡试录取人数(十八更)

作者:佳若飞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9-28 11:10:58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苏锦绣见过白少夫人两次,能看得出来,她是个性子过于软和没脾气的,这种人,一般也不主事,也主不了事。

苏锦绣原本就不太愿意跟上了年岁的人打交道。

可是这位白少夫人不主事,她就只能把主意打到白夫人身上去了。

白夫人都将近五十的人了,听说生这位白公子的时候,长女都已经出嫁了。

说白越起是她的老来子,也不为过。

白家主营的就是一些个女人用的东西,小到胭脂香膏,大到首饰嫁衣,只要是女人穿戴上用的,就没有他们家不卖的。

苏锦绣其实也是想着能跟白家合作一把,双赢的事儿。

九月初北安州会公布关于一些珍稀药材的采购事宜,到时候必然是十分热闹的。

而苏孝先前过来跟她提议,看能不能干脆就借着九九重阳节的机会,弄个热闹的庙会。

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几千年前,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足以看出这个节日的重要性。

祭天、祭祖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古老的形式,大兴朝之前数个王朝几代更迭,这祭祀的传统,那是分毫未变。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若是能借着这个机会,让北安州好好地热闹几天,那是绝对于官府于百姓都有利的。

当天晚上,苏锦绣便和柳承恩说了这件事。

柳承恩当然是一百个乐意。

一个州府是否富有,能否发展地好,最主要的就是看人口和经济实力。

现在的北安州虽然人口不算特别多,可是比两年前,已经好了很多。

能借由一个盛大的节日来好好地宣传一下北安州,这自然是好事一桩。

“没问题,苏孝的想法很好,你也可以试着插手,只是不能过了。我再去和丁指挥使商量一下,到时候确保咱们州府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我听说今年的乡试是定在了八月初八?”

“正是,初八、十一、十四,总共三场。咱们北安州的贡院也是建在了州府的东南方向。我被皇上钦定为了主考官之一,中秋节,是不能与阿锦一起过了。”

每场考三天,这三天不仅仅只是考生不能随意走动,便是考官也是一样的。

“咱们北安州这次不会有礼部的官员派下来,不过皇上对于咱们这里还是挺重视的,派了翰林院的大学士过来亲自主考,再加上我与学政大人,总共三个主考官,监考官若干,除了大学士带过来的人,余下的都是咱们地方的官员。”

“皇上重视北安州是好事。也不知道这一次咱们北安州能出多少优秀的才子。咱们这里地方小,人口也少,不知道能不能分配到五十人的名额?”

柳承恩摇头,“难呀!像是京城或者南京等一些大府城,最多可录取一百人。而咱们这样的小地方,往年都是四十人,我查过,上一位知州初来任上时,那一年的乡试只给了三十五个人的名额。咱们这一次还能保住四十人就不错了。”

乡试能录取多少人,这个还真不是他们知州能做得了主的。

便是上头的礼部和各地的学政也都没有资格评定。

一切都是按规矩来。

“这给名额的事,也并非全都是看地方大小,我看过了,咱们北安州今年共有两千六百余名秀才报名大比,这人数是早就报上去的,比以往几年报考的人数都要多,我想,若是礼部那里看到了,按规矩,应该会多给两三个名额吧。”

苏锦绣的嘴角微抽了一下,两千六百余名秀才报名,结果只能有四十二三个录取的?

这也太难了!

这个录取比例也太低了。

委实是不及江宁府。

当然没有可比性了。

江宁府有多少人呀?就一个高县的人口,都能抵得上一个半平县了。

所以,江宁府录取的人数多,这也是正常的。

“如今已经开始有人陆续地往州城赶了,东南那边的几个巷子的宅子早就没有了。就连客栈也都是早早地被订了出去。我现在只盼着朝廷给的名额给多几个呀。”

当初身为学子的时候,还没有这种感觉。

现在自己要成为主考官之一了,这种为难、纠结的情绪,也算是深切地体会了一把。

如果可以,柳承恩是真不想当主考官呀。

苏锦绣想着柳承恩还得操心着大比的事,那有关重阳节的事情,她还是自己和苏孝商量着办吧。

实在有不懂的,就只能是让苏孝在外头多打听,也希望许氏那里能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吧。

在赏花会之前,苏锦绣先去了一趟王府。

周阮见她是自己来的,便抱怨了她几句。

“怎地不知道将两个娃娃带过来?我听说他们都会走了,可是聪明的紧,你倒是把孩子们看地严实,是怕我抢了你家的小姑娘来订娃娃亲吗?”

苏锦绣扑哧一乐,“我家四郎还真地是防着你这一手呢。”

周阮一脸嫌弃地撇撇嘴,“得了,找我什么事?”

苏锦绣将自己的想法了,便想着能让周阮给出几个好主意。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咱们的祖先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所以一直便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苏锦绣频频点头,“所以咱们不光要热闹,还要能弄一个什么名头,能让这个节日固定下来,以后能长远地延续下去。”

“北安州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应该是源于祖先对山岳的崇拜。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要不,咱们就重点放在登高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