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二零四章男人果然没有好东西(一更)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二零四章男人果然没有好东西(一更)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9 16:07:0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二零四章男人果然没有好东西

孙承宗望着全旭缓缓开口道:“东升,我给给引荐一人,止生!”

就在屏风后面,走出一名身穿劲装便服的男子。这个男子莫约三十来岁,脸上白净,仪表堂堂。

全旭望着此人,他比全旭仍高半头,如果折算成后世的身高,他应该在一米九四或一米九五之间。

“茅元仪,字止生,之前我军中担任赞画!”

“全公子!”

全旭知道,茅元仪就是孙承宗的心腹,也是《武备志》的作者。

茅元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

祖父茅坤是著名的文学家,父亲国缙(一作晋)官至工部郎中。在家庭的熏陶下,茅元仪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读兵、农之作。成年后又熟谙军事,胸怀韬略,对长城沿线的“九边“之关隘、险塞,都能口陈手画,了如指掌。

茅元仪原为以知兵之名被任为赞画,随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辽东,不过,他在天启六年,孙承宗排挤去职,他也受到了牵连,崇祯既位,茅元仪即赶赴京城,向崇祯进呈《武备志》,因被权臣王在晋等中伤,以傲上之罪,被放逐到定兴(今属河北)江村。

孙承宗复起,他又来到孙承宗军中,以幕僚的身份,随侍孙承宗左右。

在原来的时空,他是直到崇祯二年冬天,皇太极派兵入关,崇祯方寸大乱这才想起孙承宗,紧急启复孙承宗,茅元仪等数十骑,护卫孙承宗,从东便门突围至通州(今北京通县),击退了后金军的进攻,解了北京之危。茅元仪因功升副总兵,督理觉华岛(今辽宁兴城菊花岛)水师。

虽然孙承宗复起已经多时,却没有找到机会,委任茅元仪,只是仍旧以赞画的身体随侍左右。

孙承宗道:“止升弓马娴熟,能开三石强弓,即使不利,也可以护卫你周全!”

孙承宗也想提拔茅元仪,只不过像茅元仪这样的人才,官职不能太低,五品以下的官职,孙承宗还可以有权力直接委任,然后向吏部报备既可,从四品以上,那就需要朝廷吏部委任,皇帝审核,没有功劳,茅元仪也没有办法升迁。

这次与全旭去说服秦承祖,只要成功就是大功一件,擢升茅元仪也是水到渠成。

“有劳茅……兄!”

茅元仪躬身道:“元仪为特使之命是从?”

全旭虽然没有正式官职,却以监生的身份领,代表孙承宗前往招抚秦承祖投降之特别事宜,也可以简称为特使。

是从吗?

全旭自然知道茅元仪只有孙承宗,他的命令恐怕不好使。

全旭朝着孙承宗拱手道:“孙督师,事不宜迟,迟则生变,学生准备今天就出发,早已解决此事,还请督师为学生准备百余快马!”

孙承宗自然无不应允。

朝廷整天吵闹不休,后金虎视眈眈,时间越久,边关越容易出事,而孙承宗这个督师实在是放心不下九边军队。

更让孙承宗忧心的是,昨天夜里突降天火,引燃紫琅别院的一处阁楼,引发大火,东林党复社会创始人张溥、吴昌时等丧生火海。

古代并非没有关于天火的记载,此事若是传至京师,恐怕定会给政敌所趁,对东林党进大肆攻击。

“一路多加小心,如若秦承祖不识抬举,你也不要处处迁就!!”

“这是自然,该退让的学生可以退让,原则和底线,绝对不会妥协!”

全旭让人准备了一些肉干、干粮以及罐头肉,准确十几辆大车、在茅元仪等百余骑以及沈良材、邱宁远等护卫百人,共计二百余人的护送下,一路前往沂蒙山。

出了登州一路沿着官道向西,众人不是骑马就是坐车,速度是非常快的。

中午时分就抵达黄县境内,不过黄县经历战火,毁坏还是相当严重的。在官道旁边有一条小溪,有一片林子,战马已经得累得口吐白沫。

茅元仪笑道:“特使,兄弟们都疲了,要不要在此歇歇……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如此也好!”

“特使有令,所有人停下休息!”

众护卫们开始下马,他们拿着马料开始喂马、或者喝水、吃干粮。

虽然距离登州不远,茅元仪却发出了骑哨,距离全旭等人足足数里之遥远。安排好这一切事宜,又让人拱了一座帐篷,设宴请全旭过去吃酒。

茅元仪其实也不容易,跟着孙承宗一起被罢免,想要复起,又被王在晋以傲上之罪给赶出了京师。

全旭看着茅元仪的衣服,外衫倒还崭新如新,里面穿着内袄都露出磨破的袖边,显然经济状况也不怎么样。

虽然茅元仪没有开口,全旭也知道茅元仪这几年被朝廷折磨得不轻,虽然有孙承宗照拂,但是,他的情商不高,有些恃才傲物,得罪的人也不少。

谁坐了三年的冷板凳,也会磨掉自己身上的傲气。这次机会给了茅元仪,然而,他却无法绕开全旭,他不适合当一个说客,能不能立功,还需要全旭的帮助。

全旭倒是对茅元仪感兴,《武备志》这本书,就是武备百科全书,从战略高度选录了从春秋到元各代有参考价值的六百余个战例,详细解释战略和计谋部分(有兴趣的可以找找天启版)。

对于这样一个才情极佳的人,全旭还是愿意相交的。

“止生兄,不知你的书稿可还在?”

茅元仪好奇的问道:“全特使……”

“哎,别这么见外,我表字东升,是大名知府卢大人为我所取,你唤我东升也好,全旭也罢!”

“东……东升要你书稿何用?”

“自然是学习!”

全旭笑道:“旭自幼对五经不感兴奋,偏偏喜欢杂学、兵学与营造,久违《兵备志》大名,可惜,不曾一观!”

“这个容易,若是东升喜欢,我们送一套给东升!”

茅元仪有些遗憾的道:“只是当初刊印的数量太少,现存货不多,我需要让人回家才能拿来……”

“既是如此,止生何不增印?”

“东升说笑了,你是豪门子弟,不知道清贫的辛苦,虽然元仪也想将书刊行,但是,《武备志》二百四十卷,二百余万言,若要刊印,需要上万两银子的刻书钱,元仪可掏不出,全兄若真是喜欢,元仪家中还有一套,可将书赠送给你……”

“止生兄可否将书稿交给我刊印,我可以付给止生兄一千两银子,书稿刊行之后,自当署茅兄之名,但是日后卖书所得之利就要尽归我囊中……”

“又不是梨园戏曲,小说话本,刊行于世能有几人会买,开元笑呢?”

全旭才不是开玩笑,《武备志》刊印出来,可以当讲武堂的教材,系统培养将领,当然,这种书未来会受欢迎。

“不用茅兄管,茅兄只管答应我就是!”

在茅元仪看来,全旭只是在借口给他银子,真是一个厚道人。

对于三年没有拿过俸禄的茅元仪来说,一千两银子真是一笔巨款,他受之有愧。

“沈良材,从马车上把银子拿过来!”

“是!”

一千枚银子对于全旭而言,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不多时,沈良材抬着箱子过来,茅元仪本不想接受,但是,奈何全旭盛情难却,只能却之不恭了。

在茅元仪心中,全旭简直就是一个散财童子。

他并不知道,全旭因为他的这一本书可以赚多少钱,因为他拿到的是茅元仪的手稿,这放在后世就是文物,一旦露面绝对会非常轰动。

别说一千两银子,恐怕一千万也不好意思开口。

“请酒!”

“饮胜!”

就在全旭与茅元仪在黄县境内开怀畅饮的时候,位于高阳县的孙府,一名面相憨厚的管事,也被明月带到了孙文莺的绣楼。

“仆杜庆丰拜见小姐!”

“坐吧!”

孙文莺望着杜庆丰问道:“你去过大名府?”

“正是,庆丰刚刚从大名府的全家庄镇回来,此去彩买了六百台压水井,这六百台压水井,两个人轮换着来,一天可以浇灌至少五亩地!”

孙文莺问道:“那你可曾见过全旭?”

“全旭?莫非是那全家庄镇的庄主?”

“正是!”

杜庆丰摇摇头:“远远的见过一面,咱们孙家的生意太小,庆丰还没有资格被全庄主接见!”

小冉急道:“那姑……那个全庄主年岁几何?长相如何,品行如何?”

杜庆丰想了想道:“具体年岁,庆丰也不知晓,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他年岁应该不大!”

杜庆丰接着道:“他身高莫约五尺六寸(一米八五),身体高大,气宇轩昂,样貌不凡,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玉树临风……”

“打住,打住!”

小冉:“要你多嘴,品行如何?”

“品行……”

杜庆丰苦笑:“那简直是万家升佛,活人无数,岂是一个善字了得?”

小冉望着孙文莺。

孙文莺问道:“他是不是经常喝花酒,去青楼?”

“这个不曾听说,不过,传闻,他那院里养着一对双生姐妹,美艳无双,恐怕一般的胭脂俗粉,还入不了他的眼,他还两个妾,其中一个已经有了身孕……”

孙文莺愤愤的道:“男人果然没有一个好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