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六五四章墨家复兴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六五四章墨家复兴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27 19:34:37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六五四章墨家复兴

全旭拿一只纯银打造的水烟壶,装好烟丝,点燃,深深吸了一口气,没有紫云的味道好,但是劲更大。

良久,全旭长长叹了口气。

有些东西那是无法避免的,全旭在拿下吕宋岛的时候,其实西班牙人在吕宋已经开始了种植烟草,同时,开始了烟草产业。

全旭自己在抽烟,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全旭虽然不是国王,可是他却是辽东的榜样,因为他的抽烟,从而影响了很多人。

全家军的烟民数量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在不知不觉中,吕宋的烟草行业已经发展了起来。

当全旭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全家军将士有不少人已经习惯了烟草,当初这些全家军士兵吸烟并非是为了解除疲乏,而是为了抗拒吕宋岛上无处不在的蚊虫。

作为亚热带地区,蚊子是非常可怕的,然而,烟草在燃烧的时候,开始的气味,可以让那些蚊子远离人群。作为老烟鬼,老程从来不怕蚊子,因为烟味太浓了。

就这样,在极短的时间内,吕宋的烟草种植园的面积突破了九十万亩,九十万亩可以生产多少烟草?

这是一个海量的数字。

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凡事都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不能只片面的否定一切事物。

一句话,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张学良张少帅可是一个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人物,活了一百多岁。

凡事因人而宜,太祖,太宗,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是抽烟的而且平均寿命八十三岁。

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裕仁是不抽烟的平均寿命五十一岁。

如果了解希特勒的生活习惯,一定会感觉惊讶,这个人简单就是一个圣徒。

现在南阳也有人开始种植了烟草,可以预见,烟草将会成为一种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出现在在大明。

在不久的将来,恐怕卷烟也会出现。

华夏人是生长在竞争压力巨大的东亚,那么点地方整整几亿人,种地是唯一的生存方式,平均亩产两三百斤的年代,地租百分之五十是常态,倒四六、倒三七甚至倒二八也司空见惯,不努力干活连生存下去的资格都没有。

每一种新的农作物出现,辽东的移民其实已经很少了,而且已经取消了补贴,然而问题是,往来辽东的船只却越来越多。不过,辽东的移民现在以富人为主。

因为辽东的官府取消了房子和船票的补贴,即使辽东最便宜的经济舱室,一个人也需要三两银子,如果想要在船上过得好一点,拥有一间独立的卧室,那么就需要五六两银子,如果需要更高级别,人均就需要十几两银子。

如果对银子的购买力没有认知,十几两银子差不多就是两头牛,在这种情况下,南阳移民之一的陈富贵就带着一家老小十三口人抵达了辽东。

这是特殊情况,而且只限是南阳人。

带队的年轻人是身穿黑色的道袍,胸前挂着两把左轮式的手枪,背上还背着一个硕大的双肩背包,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可是陈富贵却听人说了,这样打扮的人,在辽东就是官老爷。

只是让陈富贵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这种手统是辽东枪炮局新发明的东西,也是中原富人用来购买防身的最佳枪械。这种手铳虽然只有二三十步的射程,却一次可以性射出六颗子弹。

在陈富贵的印象中,手枪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意味着拥有生杀大权,可以随意草菅人命,这样的人都不好惹。不过这个叫沈昌浩的年轻人非常和善,他说一口流利的北方官话,对人态度和蔼可亲,就在刚刚见面的时候,沈昌浩给了陈富贵六个儿女,一人一颗糖果。

这种晶莹剔透的水果糖在南阳府的时候,陈富贵见过,一斤需要二两银子,普通百姓根本就吃不起,这种糖果颗粒很大,一斤也就称十来个,也就意味着沈昌浩差不多送出去了五钱银子,这让陈富贵对沈昌浩的好感顿生。

“沈先生,听说咱们的人来到辽东,给房子给地……”

陈富贵面带希翼,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是所有华夏人心中永远不变的执念。

“那是以前,现在这个政策已经取消了……”沈昌浩直言不讳,这就是敢于吃螃蟹的好处,那些早年移民辽东的百姓,都已经变成辽东农场主,现在这些移民过来辽东的百姓,虽然也有机会,不过难度肯定要高出许多。

看着陈富贵有些失望,沈昌浩介绍道:“当然也不是没有机会,如果你工作期间表现足够好,三年之后你就可以加入辽东户籍,到时候你就可以去银行贷款,加上你这几年在的积蓄,购买一个真正属于你的地和房。”

陈富贵喜出望外,他根本就没指望来到辽东会分房子分地,只要有盼头就行。

对,只要有希望,很多人就会为了希望努力,怕的是根本没有希望,那才是真正的绝望。

分地虽然不可能,分房子还是可以的。

但是辽东的天气,现在分给他们,他们这些移民也没有用,既不能耕,也不能种,把他们扔到荒郊野外,除了冻死,没有其他结果。

陈富贵在沈昌浩的带领下,完成了登记,陈富贵有六个儿女,一个年过五旬的母亲,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

沈昌浩望着陈富贵道:“你们一家,只有你和你媳妇两个算是劳力,三天之后,你们去火车厂工作,至于这十个孩子,最大的才十二岁,按照辽东的规定,全部都要进入学校读书,最起码要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学校就在镇上,每天中午和晚上管饭,晚上可以选择住校,也可以选择回家住宿,还有什么问题吗?”

“沈先生,这学费要收多少钱?”

“学校不收费,不过你和你媳妇要努力工作,否则学校就将取消你孩子读书的机会。”辽东虽然号称天堂,但并不是真正的天堂,这一点,真的是拿捏住了百姓的命脉,为了孩子读书的机会,即便是没有其他福利,他们也会努力工作。

“放心,放心,咱一定努力工作,要不然那还能算个人吗?”陈富贵感激涕零,他感觉辽东确实是天堂。

想要进入工业时代,没有合格的工人大军那是不可能的,辽东已经减少了土地的免费发放,这些剩余土地,集中奖励给全家军的军属和那些有特长的工匠。

大部分移民百姓,要么做工,要么经商,可问题是经商也需要成本,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商人。

陈富贵分配到了房子,其实是火车厂的职工宿舍,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子,面积不小,屋前院后差不多有半亩地大小,总共有八间卧室,两个堂厅,还有两间配房。房子明显是没有人住过的,无论是门和窗户,都带着浓浓的桐油味。

惊喜并没有停止,房子虽然是新的,各种简易家具,比如说床、柜子、桌子、灶台、炉子、锅碗瓢盆,一应俱全。

不过第二天一早,陈富贵就亲自领着自己的两个弟弟,两个妹妹,还有六个儿女,十个孩子一起去学校报名,他不想耽误孩子们哪怕一分钟时间。

辽东的识字率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获得了十几倍的提高,这并全是全旭的功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华夏人对于知识的向往和追求。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华夏人是不会不同意自己的孩子上学的,像现在的时候,辽东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那些先期移民过来的百姓,生活脱离了贫困,进入小康生活。

他们拥有大量的粮食、肉食、还有牛奶、各种果脯,不少学生家长向学校捐献各种物资还有钱。

比如说现在陈富贵所在的襄平县的青山镇,这里原本属于凤州,既丹东,这里因为拥有大量的铅梓矿多达十一处,形成了了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城市,这里的百姓相当富裕,即使分配过来的百姓也很有钱。

青山镇学校在崇祯七年共获得各界捐款多达七万两银子,基本上满足了青山镇学校的开销,当然,还有大量的肉食、米面、布帛等物资的捐助。

陈富贵进来的时候,带着十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每个人先发两套衣服和两双鞋子,老师语重心长的道:“虽然校服不要钱,但是节俭是咱们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衣服,不管新旧都要干干净净,来到辽东是一个新的开始,要以全新的面貌,开始你们的新生活!”

在陈富贵一家入住青山镇学校的时候,位于金州的辽东大学墨家学院,也迎来了新的一季开学季。

第九十四任墨家巨子墨铧,望着面前密密麻麻将近一千多名学生,眼泪不禁横流:“列祖列宗在上,墨家又可以重现当年盛况了!”

墨家学院是辽东大学的独立校区,占地面积约为六百四十亩,拥有独立的学院食堂、学院图书馆、学院共有五层楼教学楼六栋,可以分置一百四十四个班级,拥有十六栋学生宿舍楼,四栋实验楼,以及一百二十八座教授别墅。

所有的教室宽敞明亮,窗明几净,卫生状况很好,地面没有铺地板,只进行了简单的水泥硬化,即便如此,依然让墨铧感觉非常奢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