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八十章家丁兵的第一次扩编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八十章家丁兵的第一次扩编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19 16:07:0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八十章家丁兵的第一次扩编

事实上,全旭也知道,陈应带过来人,就包括一家赌坊的掌柜,两家钱庄的掌柜。

全旭向陈应解释道:“钱庄和银行最大的不同是,钱庄用来放贷的钱是他们自己的,而银行的用来放贷款的钱,则是储户的。”

陈应听着全旭的解释,眼睛渐渐明亮。

全旭提出的银行这个概念,与钱庄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用少量的利息,吸纳存款,然后拿去放贷,贷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就是他的利润了。等于是拿别人的钱去放贷,赚到的钱却是自己的。

陈应突然想到另外一种可能:“全爷,只怕他们会使坏,比如,把银子存在咱们银行里,不到期就让人过来取钱,或者蛊惑所有百姓取钱,只怕是……”

全旭撇撇嘴:“咱们才是制定规则的人!”

陈应有些不明白。

“咱们存款有两种模式,既活期存取和死期存取,活期存取,就是随时用钱,随时可以来取,计息方式是按月计算,一万两银子存入,月息一厘,一个月可以拿到十两银子的利息,那么一年下来,就是一百二十两。如果同样一万两银子,如果是三年期固定期存取,那么利息就高达两厘,一年可得利息二百四十两,如果采取固定期存取,利息就是三厘,三厘就是最高利息,存一百万两,一百年固定期也是三厘!”

全旭解释道:“咱们的存入银行一千两以下的活期银子,可以随时取出来,一千两以上,到五千两之间,需要提前三天预约,五千两到一万两之间,必须提前五天以上,一万两到五万两,需要提前十天预约,给咱们留出充裕的准备时间。一个富户在咱们银行里存了十万两固定期银子,他要取出来,需要提前半个月预约,而且利息扣掉一半,这样以来,咱们还怕他们使坏?”

陈应以及身后的那些掌柜们,恍然大悟。

他们感觉自己这么多年,都活在狗身上了。做了十几二十多年生意,还不如全旭。

陈应反应确实是快,又问道:“这样虽然不怕储户使坏,可是,银行也怕坏账,那些借贷的人,还不起,或者跑路怎么办?”

“笨!”

全旭是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男人,银行系统在后世拥有成熟的运行模式,他不需要思考就笑道:“在放贷之前你预先评估他的还贷能力和固定资产啊,经如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或者说流民,他来借钱,你会借给他吗?”

陈应摇摇头:“不借!”

“你如果还敢向他们放贷,我只能说你脑子被门夹了!”

全旭冷笑道:“假如,发了水灾或者旱灾,田里的粮食减产,普通农户既没有种子,也没有耕具,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田地或者房子作质押,向咱们的银行借钱,最高限额度,不超过他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

中国银行系统最大的放贷对象就是房奴,在房地产火爆的时候,百分之三十或者百分之十的首付款,银行就敢放贷,现在一般情况,都是百分之四十,或者首付百分之五十。

就足以证明,银行充分考虑到房地产有可能出现的泡沫。

“明白了吗?”

“明白了!”

全旭接着道:“记住,咱们虽然不是开善堂,但是规矩是死的,也要灵活操作,如果是普通农户向咱们借贷,还款的时候,没有银子,粮食也可以收,牛、羊、马、猪都可以收!”

“没有问题!”

全旭望着陈应道:“你们可以休息一天,也可以马上去,在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挑选合适的店铺,然后准备就地招募工匠,建造银行。”

全旭原本不准备弄过来笨重的水泥,考虑到这个时代房屋的质量,只好辛苦自己,采购大量的钢筋水泥,把银行修建成小型堡垒,这样以来,哪怕用炮轰,也足以保证安全。

考虑三府之地,主要是明年以后,这三地都是卢象升的辖区,目前他与卢象升处于蜜月期合作,可以减少来自官府的阻力和压榨。

陈应弄清了全旭的意图,以及银行的运作模式,他朝着身后一名瘦弱的年轻男子点点头,年轻男子拿出刚刚书写的银行规章制度,这才全旭才发现,这名叫赵应登的男子,居然是一个速记员。

而且是拿着毛笔的速记员,一支细用牙签的狼毫笔,硬是把全旭所阐述的内容,用文言文的格式,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全旭看着记录,满意的点点头:“不错,不错,不过,这些制度,全部改成大白话,不仅仅咱们的人要弄清楚,也要让储户和准备借贷的农户、商户弄清楚!”

“是,全爷!”

陈应看着全旭把重要的问题说完,他吧嗒一下嘴,朝着身后的众人使了一个眼色,众人躬身说道:“全爷,我们等告退!”

“且慢,三娘,你和袁管事,安排他们住下来!”

“是相公!”

等着众人走后,全旭望着陈应道:“你还有事?”

“有!”

陈应脸色凝重的道:“黄府完了!”

“完了?”

全旭心知肚明,他与刘侨合作,坑了黄府二十七万两银子,虽然说黄府被勒索二十七万两银子,会元气大伤。

不过,这是明末,不是后世。黄府这些产业,大都是田地、宅院和商铺,不需要大规模流动资金,最多三五年,还可以缓过这口气。

陈应叹了口气道:“今天黄大公子又收到了对方的勒索信,让他们准备二十万两银子,否则就会撕票,大公子与二公子吵了起来!”

全旭点点头,他有些明白了。

在这个时代,与后世不一样。后世之中,儿子家产殷实,父母无立锥之地的事情比比皆是,可在大明,不孝的后果非常严重。

如果见死不救,黄大公子的官肯定当不了。

刘侨还玩了这一手,继续薅黄府的羊毛?

有点意思。

“你的意思是……”

陈应苦笑道:“黄阁老对我有恩,如今黄府有难,陈某不能见死不救,所以,应肯请东家,对黄府……”

“施以援手?”

“抛售的产业进行收购!”

“啥”

全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是要报恩吗?收购黄府的产业,这算是哪门子报恩?

陈应认真的道:“黄府有不少优质产业,全爷可以买下来,当然,现在黄府急着用钱,也可以狠狠压价,大名府各大富户,已经暗中结成同盟,准备横扫黄府所有的产业,这个速度一定要快!”

“你负责,要多少银子,找三娘!”

全旭自然要成全陈应报恩的心愿。

……

明代的私塾教育,已经形成大成之法。

第一步,授书。

这是从先生的角度来说的。

从学生的角度,叫“上书”。

因为学生要拿着书自己上到先生的桌子那里,所以叫“上书”。就是学生拿着书,翻到要学习的这一页,教给先生。

先生给他点出句读。

古代点句读有专门的工具,比牙签略粗略长一些,一般是木制、鸡骨制、铁制的,也有高端的象牙制的。一头粗一头细,两头都有一个圆圈。用它戳上印泥,往书中断句的地方一盖,就是一个圆圈,表示句读。通常小圈表示逗号,大圈表示句号。

也有小圈表示逗号和句号,大圈表示这个字用得好的。但一般评点精彩会用朱笔在字旁点一个点。

点书这一节,如果学生年龄大,会句读了,就会是自己点好给先生修改。

接着才是叫“读书”,就是先生范读,学生跟着读。一句一句地模仿。

讲解简单的、学生那个年龄段可以理解的意思,就是串讲。

尤为重要的,是讲故事。

金悌书院的学生也随着陈应到来,再一次扩充,陈应带来的掌柜们,都有自己的家室和孩子。

当然这些掌柜们,在这个时代的收入,属于中高收入人群,他们每个人的收入,远超六七品官员,当然地位是天差地别。

原来在黄府的私塾读书。

如今他们已经不属于黄府,成了全旭的人,自然而然,把他们的孩子也送到了金悌书院读书。

这些孩子足足有四十多人,可把牛金星、孙祖望给高兴坏了,这些掌柜们的孩子,比全旭那些家丁兵的孩子,要进学早,有一定的基础。

在全旭的家丁兵子弟中,最出色的人就是袁宗第,袁宗第跟着袁世卿读书识字,已经识得将近两千字,可以《三字经》、基本上可以读下来。

在牛金星看来,如果说金悌书院可以出第一个秀才,肯定非袁宗第莫属了,直接现在,牛金星改主意了,

特别是华山虎的儿子华安,简直就是一个小神童,才六岁的年龄,已经识得三千余字,开始读《论语》了。

这些人的到来,反而进一步促进了全氏大院的农贸市场的繁荣。

现在金悌书院读书的孩子,多达一百六十七人,不过,十二岁到十四岁的学生,足足有七十一人,他们现在开始启蒙,年龄有些偏大。

在经过全旭再三考虑之后,他决定把这些少年也收为家丁兵,与成年家丁兵跟着一起训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