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抢救大明朝 > 第482章 大清能稳得了?

抢救大明朝 第482章 大清能稳得了?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8-16 08:22:28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大清顺治二年初冬,就在英吉利国的使臣布鲁斯带着他们国家的土特产红夷大炮走陆路进入辽东,往北京城日夜兼程而来的时候,大清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已经知道大清已经稳了!

稳稳的在中原站住了脚,不大容易被人驱逐回东北老家了。而让大清稳了的关键,不是来自英吉利国的土特产——多尔衮现在还不知道这事儿呢!

稳住大清的关键,是正绿旗圈地和河南、山东、北直隶等地的计口授田得以顺利推进。

从八月份开始,多尔衮就在东昌、兖州、济南、归德、开封、河间、河南等府来回巡视。督促各地的圈地和授田......这可是个极大的政务工程啊!至少有上亿亩的土地要被重新分配,涉及到上千万人的切身利益。

而为了更好的推进圈地和授田,多尔衮还从北京调来了范文程、宁完我、马国柱、许世昌、徐明远等关外跟随而来的八旗汉军好奴才充任“圈地钦差”、“授田钦差”,专管圈地和授田这两件大事儿。

这些关外来的奴才在关内都没什么利益,怎么圈地,怎么授田,他们都没坏处。有了他们为骨干,再加上几百名从八旗汉军、正绿旗中选出的官吏充当“小钦差”,就把需要圈地授田的河南、山东、北直隶州府都控住了。

圈地的事儿好办,主要就在山东和河南东部的州府,本就没什么人——原来的居民不是跑了,就是在来来回回的拉锯战中被杀死了,余下的根本没多少,也不可能发动起义对抗圈地。

圈完了地,十万绿旗军就开进去,一家一户的分田——这个分法和八旗不完全一样。八旗一是分给诸王大臣,二是分田到旗。并不会直接把地分给兵丁去耕种。

而正绿旗是分田到户(丁),两千万亩土地按照官职大小分了下去,人人有份。

分完以后,也不会马上就不给粮饷,还会照常支给三年......三年以后怎么办,到时候再说了。

而授田后的绿旗兵就是亦兵亦农的班军了,他们会以牛录为单位,集中建设堡坞居住,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练兵。

这些绿旗兵将来怎么样难说,不过眼下都还满意,暂时都安定下来,一边随便种一下地,一边等着再打曲阜——曲阜城内可有金山银山,周围还有历代衍圣公的坟墓可以发掘!

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人人都伸着脖子在等呢!

而计口授田的事儿稍微有点扎手了——毕竟各地还有许多零星的抗清力量存在!计口授田的法令一出,就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抗清**。

不过在多尔衮的全力压制下,河南山东的地盘上总算也没闹出太大的篓子——其实他也不是非得没收士大夫的土地不可,只要地主答应按照一亩四升的标准纳粮,他就承认地主土地的所有权。

可问题是在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和计口授田开始推行的情况下,土地不值钱了,人口才是最要紧的生产资料。

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会有农民愿意缴纳超过皇粮(一亩交四升)的绅粮?

没有农民租地,地主有再多的土地不也白搭?而且还得纳粮......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波的计口授田,就是对北方士绅地主阶级的最后剥夺。

而到了顺治二年的冬天,随着秋收的结束和“纳粮季节”的到来,河南、山东、北直隶等“清占区”的反抗,已经基本结束了,只是山西不很太平。

因为在一亩缴纳四升皇粮的“优惠税率”诱惑下,几乎所有还在租种土地的农民,都选择成为大清的顺民。

所以到了十月份的时候,多尔衮就得意洋洋的回到了多铎的大将军衙门所在的东昌府城。

他的“南征”差不多完事儿了,也该回北京去继续当他的摄政王了。

对了,“豪格的尸首”也在东昌府摆了有些日子,也该拉回北京风光大葬了。

负责护送豪格尸体的是鳌拜,这个豪格的忠奴,现在似乎投靠了多尔衮和多铎。听说多尔衮回了聊城,就连忙到大将军府拜见。

“奴才鳌拜,恭请皇叔父摄政王金安!奴才给皇叔父摄政王道喜了!”

“道喜?”多尔衮大马金刀的在椅子上坐着,只是笑吟吟问,“有什么喜事?本王怎么不知道?”

鳌拜笑着:“奴才也是才看了塘马送来的邸报,知道有来自西洋红夷英吉利国的夷使来朝进贡。”

“哦,”多尔衮笑着,“有什么好东西?”

一边的多铎也乐了起来,“十四哥,你猜猜这红夷英吉利国的特产是什么?”

“红夷的特产?”多尔衮半开玩笑地说,“难道是红毛娘们?”

“哈哈哈......十四哥,你家的娘们还不够用?”多铎大笑,“十四哥,和你说了吧,这红夷英吉利国的土特产就是红夷大炮!”

“大炮?老十五,你是说红夷国人要给咱进贡大炮?”

“是啊!”多铎笑道,“这下咱大清的江山可是稳了......据盛京总管衙门上报,红夷国的使团一共给咱送来了十门马拉的什么三磅炮。好像和清流溪一战中南军使用的大炮一样。”

“哈哈,那可真是天助了!”多尔衮笑着,“咱们正愁没样品可以仿造,就有红夷国给咱们送上门了......咱可得好好酬谢人家!”

多铎又道:“朝鲜国王也有功,那些英吉利人是先从海路到的朝鲜,然后再走陆路过来的,多亏朝鲜国王派人一路护送。”

多尔衮点点头:“这个李倧倒是个忠心的奴才,回头派英俄尔岱领兵去一趟汉阳,也算是保护朝鲜免遭倭寇入侵了。至于那个什么济州岛的,得有水师才行,咱现在可没招。”

“就是有水师也不能去啊!”多铎道,“山东这边还等着用兵呢......咱们忙着圈地授田,高宏图、史可法、左懋第和朱以海那边也没闲着,这些日子都在练兵备战!”

“不怕!”多尔衮一笑,“有了正绿旗和计口授田这两招,咱大清在中原就稳了......山东,早晚可以拿下的。”

他顿了顿,又道:“老十五,你别着急,等英吉利人的大炮到了,咱们自己再仿一点,然后再打曲阜就有把握了。”

......

“好好好,三百门三磅团炮......五十个炮连啊!只要能有一半到货,咱就能北伐中原了!随便多尔衮怎么整顿,都不是大炮的对手!”

同一时刻,朱慈烺也在说大炮的事儿,不过不是十门,而是三百门!

一份用中法两国文字书写的军火采购,这个时候正摆在他跟前的案几上。合同是同知上海通商外交司的罗大公出面和安东尼.范.迪文签署的。

根据这份合同,荷兰东印度公司需要在两年内向大明上海通商外交司提供三百门三磅团炮,五千支重型西班牙火绳枪,一万支轻型西班牙火绳枪。

一万五千支火绳枪没有什么——火绳枪是消耗品,使用寿命不长,总要储备上一些。而三磅青铜炮是很耐用的,三百门的数量就是足足五十个连啊!

以一团配属半个连计算,这些大炮足足可以装备一百个团......也就是二十多万近三十万新军!

有了那么多的新军,大清还能稳得了?李自成还能再嚣张?都他N的轰成渣子!

他这里正得意呢,克难殿东暖阁门外就响起了李岩的声音:“千岁爷,臣李岩有紧急军务上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