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宋维扬郭晓兰 > 177【圈子】

宋维扬郭晓兰 177【圈子】

作者:王梓钧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1-06-13 18:20:3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八月中旬,天气炎热。

宋维扬回老家走了一趟,检查公司具体情况。杨信的管理能力非常出色,各方面都有条不紊,但还是存在少许问题——公司发展太快,在生产、运输和销售各环节都存在乱象。

陈桃前段时间去了次京城,请央视广告部主任谭希松吃了顿饭。两个女人聊得还比较愉快,谭希松带着陈桃去拜访了几位领导,成功赞助央视王牌节目《曲苑杂坛》。

《曲苑杂坛》的收视率超高,但商业营收却很低。因为这是一档制作人中心制的节目,什么都是制作人汪文华说了算,就连央视的台长都指挥不动。汪文华以前在中纪委工作,背景很硬,她拒绝节目商业化,想搞赞助的都被她撵回去了。

但从去年起,央视就开始大规模商业化改革,这是大势所趋,《曲苑杂坛》的制作人也拦不住。

陈桃足足拜访了汪文华五次,终于让对方口风松动。汪文华表示,冠名绝对不可以,谁都别想给《曲苑杂坛》冠名。

于是达成以下协议:喜丰冰茶每年赞助《曲苑杂坛》150万元,每期节目,主持人必须说一句“喝喜丰冰茶,看曲苑杂坛”。节目每隔3分钟,必须在屏幕右下方出现“喜丰冰茶”字样及商标30秒。

喜丰冰茶的定位是“亲民”,所以请葛忧打广告并代言,现在又赞助《曲苑杂坛》,算是功德圆满了。

跟陈桃一起玩了两天,宋维扬又前往山城,走访西康省中药研究所,这才坐着飞机回到盛海。

等待他的,又是一场舞会,花旗银行安排的。

“我就不用去了吧。”林卓韵最近迷上了磨制咖啡,天天跟店里的妹子研究探讨,其他服务员妹子都成了她们的试验品(品尝咖啡)。

宋维扬把裙子扔给她:“换上吧,就当是去玩。”

一个穿T恤牛仔裤,一个穿绿色连衣裙,就不像是去参加商业舞会的。

等他们来到舞会现场,发现有人穿得更寒掺:一件白衬衫,挽着袖子,衣角塞进裤腰里,脚上踩着一双布鞋。这货没有半点土豪的样子,反而更像是身体发福的机关老干部。

但是,此人却是全场的焦点,因为他叫牟其中!

多年之后,冯小刚已经进化成小钢炮,他回忆起牟其中,如此说道:“在老板(牟其中)的带领下驱车进山,老板的手下沿途指着一座又一座山说:‘这是我们的地,这是我们的山。’导演张建亚多喝了几杯茶,途中尿急。我说:‘你忍着点吧,别尿在老板的地盘上。’他苦着脸说:‘谁知道老板的地盘有多大啊。’车行了约20来分钟,停在一道山口。张建亚说:‘应该出了老板的地盘,我实在憋不住了。’撒尿回来,问老板的手下:‘这还是你们老板的地吗?’手下答:‘这里还是,过了前面就不是了。’”

今年,牟其中又往天上发了一颗通讯卫星,他计划三年内发射60颗,把地球全都罩起来。

“牟老板你好!”

“牟先生你好!”

一个又一个过去跟牟其中握手,有外企高管,有本土企业家,也有驻盛海的欧美外交官。

牟其中踩着布鞋,撸着袖子,跟这些人谈笑风生,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人太多,宋维扬挤不过去,干脆带着林卓韵躲角落里吃东西。

隔壁不远就有两个老外和几个本土商人,他们正在谈论建立俱乐部的事情。可惜没人牵头,缺乏拥有足够号召力的人物,每次聚会都谈,俱乐部就是建不起来。

如今中国已经有了两家富豪俱乐部,都在京城。

一家叫做“长安俱乐部”,地址位于长安街10号,由港城的李超人和霍大亨发起,个人会员的入会费是1.6万美元,公司会员的入会费是18万美元,会员主要由商界人士构成。

另一家叫做“京城俱乐部”,地址位于新源南路,由港城地产商徐大亨和李超人的儿子发起,个人会员的入会费是10万元人民币,公司会员的入会费是12.5万人民币(每月还需缴纳1350元),会员主要由外企总裁和领事馆人员构成。

盛海这边,得等到两年以后,才会冒出来一个“盛海俱乐部”,会员包括本土商人、外企高管和领事馆人员。

这些都是圈子,人脉为主。

今天的舞会,除了一些特殊邀请嘉宾外,其他参与者都是要掏钱的。宋维扬没掏钱,不是因为他面子大,而是花旗银行想把他发展进这个圈子。商人只要多来几次,一般都会留下来,就跟吸毒一样,戒都戒不掉。

眼下就有个千方百计钻进来的,到处发名片,甚至把名片发到了穿着普通的宋维扬手里。

“你好,鄙人蔡志平,不知先生贵姓?”这人笑呵呵的递名片搭讪。

宋维扬笑道:“免贵,姓宋。”

最近非常可乐发展迅猛,到处都有关于宋维扬的报道。蔡志平立即反应过来:“喜丰?”

“正是,”宋维扬扫了一眼名片,笑道,“轻纺集团,大名鼎鼎。”

“让宋先生见笑了,”蔡志平的表情有些尴尬,“其实吧,我们的轻纺市场,没有外界传的那么窘迫。盛海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需要这样一个大型专业市场,目前的难关都是可以克服的。我已经有了详细计划……”

蔡志平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来,兜售着自己的商业计划,目的嘛,无非是想忽悠宋维扬砸钱投资。

就在今年初,盛海的一片荒地上,突然建成了一家大型轻纺市场。开业那天及其火爆,无数投机者跑来租赁、购买铺位,让蔡志平和合伙人赚翻了。两三个月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这破地方根本就没商家来寻租,投机者们手上的商铺全砸了。

现在蔡志平只想拉更多人进坑,攒足资金自己建车站。建好了车站,就能吸引商家入驻,然后再购买几十辆巴士免费接购物者来消费。

别看此人现在很狼狈,他是盛海浙商会的会长。历史上,他拉投资的计划失败,没人愿意投那个赔钱货,他又用半年时间到处借款,竟然借到2.5亿元,把闹着散伙的合伙人股份都吃下,一口气买了60多辆巴士免费拉客,让轻纺市场迅速繁荣起来,年营业额在巅峰时达到了30亿。

“你需要多少钱?”宋维扬直接问道。

“多多益善。”蔡志平道。

宋维扬说:“过了九月,我能投资1500万。”

“你真愿意投?”蔡志平反而有些不可置信。这两个月来,他腿都跑断了,浙商老乡没一个愿意投资的,以前的合伙人也闹着要撤股。

宋维扬点头道:“我是花旗银行的客户,你把轻纺市场的相关文件报表,直接发给花旗银行评估,看我那1500万能占多少股份。”

蔡志平没有忽悠成功的喜悦,而是说:“宋先生,我必须先说明情况。轻纺市场现在的状况很糟糕,你要考虑清楚,我不希望你投资参股之后,又像其他合伙人那样闹着撤资。我现在跟精力跟合伙人扯皮,我必须全力执行我的发展计划。”

“没问题,就像你说的那样,盛海确实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大型轻纺市场,”宋维扬说,“你的轻纺市场,是整个盛海以及周边的唯一的大型轻纺市场,它不可能倒掉,盛海市政府也不会看着它倒掉。而且,我投资入股以后,不会插手管理,只会定期让花旗银行的人来检查财务。”

“不愧是喜丰老总,宋先生真有眼光,”蔡志平伸出手说,“祝我们合作愉快。”

这就是圈子的好处,如果宋维扬今天不来参加聚会,那就失去了一个投资机会。这1500万元砸进去,以后每年就坐着拿分红吧,盛海发展得越繁荣,这家轻纺市场的利润就越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