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宋维扬郭晓兰 > 020【撑死胆大的】

宋维扬郭晓兰 020【撑死胆大的】

作者:王梓钧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1-06-13 18:20:3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张洪波惊喜的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中更加优秀。他们讨论的话题,渐渐从企业管理延伸到其他方面,而且聊得非常大胆,用二十年后的话来说就是有404风险。

“马博士,你对黄公子大肆收购国企怎么看?他能否带来国外的先进经验,帮助这些国营企业走出困境?”张洪波问。

黄公子是印尼第二大财团掌舵者的次子,从小就被送到大陆读书,甚至当过红X兵,还在穷乡僻壤插过队。

从去年开始,黄公子突然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一口气收购了数百家国企。

全国媒体热议,无论是官员还是工人,都对黄公子抱有殷切希望,盼着他能够把这些亏损企业盘活。

于是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主动接触黄公子。有的地方为了卖亏损企业,居然将收益良好的国企也打包卖了;有的地方把国企清仓大处理,卖得一家不剩,甚至因此撤销轻工局和商业局,厂长们只对黄公子一个人负责。

病急乱投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就困难重重,已然成为各级政府的财政包袱。中央和地方尝试了各种方法,树立了各种典型,采用了各种模式,但依旧收效甚微——摸着石头过河真不是一句空话。

黄公子的出现,让“资本经营”一词火遍全国,人们将其视为拯救国企的仙药良方。

如今报纸上隔三差五就要报道,黄公子又在某地收购了多少家国企,宋维扬想不知道这个人都难。

“我不看好他。”宋维扬说。

“为什么?”张洪波问。

宋维扬解释道:“这位黄公子的身份是金融资本家,而非企业家,他没有亲自管理过任何一家企业。他只是有钱而已,但他的钱能比中国政府多吗?中央都拿国企困境没办法,他黄公子又怎么可能办得到?”

张洪波说:“黄公子是商人,如果这些国企没救,他收购到手岂不是要赔本?没钱赚的生意谁做?”

宋维扬笑道:“据我所知,黄公子身后站的是港城李超人、印尼金光财团、日苯伊藤财团和美国摩根士丹利。他们的手法非常简单,就是在港城收购亏损的上市公司,吸纳国际资本,拿投资人的钱到中国兼并企业,再用这种利好消息抬高港城公司股价。在股市获得利润之后,继续批量收购中国企业,再跑去美国和加拿大发行新股继续圈钱。以此方式不断轮回,直到某天被戳破而已。”

“资本运作不是很正常吗?”张洪波疑惑道。

宋维扬摇头道:“通过报纸上的文章,我发现国内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从政府到民间都过度迷信资本。资本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有危险?”张洪波问。

“当然有危险,”宋维扬忍不住笑道,“那位黄公子把自己都套进去了,他现在也是进退两难吧,只能捏着鼻子继续死撑。”

90年代的中国野蛮而荒诞,即便是在国外纵横捭阖、无往不利的资本家,贸然进入中国市场也多半会被带跑偏。

就拿黄公子来说,他本来只想收购那些有潜力的国企,结果地方政府各种忽悠、各种打包甩卖——

你要买啤酒厂?好啊,干脆再搭一个电缆厂和肥皂厂吧。

你只买10家企业?我们市一共有50家企业,要不你全拿走吧。

很多时候,黄公子都是在饭桌上喝着酒,稀里糊涂就答应了收购方案,他连自己收购的企业有多少债务都不清楚。

玩资本也没这么玩的,非常危险。

若非收购国企时会附赠地皮,黄公子肯定要搞砸,说不定血本无归都有可能。

张洪波道:“能具体说一说危害吗?”

“没必要,而且牵扯太广,说了也没有任何作用。”宋维扬笑着摇头。

虽然在黄公子的运作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但也有一些比较正面的意义。首先,他是吸纳外国股民的钱玩资本游戏,帮着许多国内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其次,他让中国真正见识到什么叫资本运作,为今后的国企大规模改制提供了参考样本。最后,他给中国无数商人上了一课,帮助中国人迅速的快乐成长。

宋维扬对黄公子再熟悉不过,因为此君是MBA课程里的常客,他在中国的收购案例被后来者分析了无数次。

黄公子还带来了一个非常意外的影响,他在中国的成功,让无数国外财团眼红难耐。于是外资在接下来两年疯狂入侵,将许多国产知名品牌扼杀在摇篮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民间都开始警觉起来,社会舆论迅速倒向民族主义,最终在1995年吹响了民族品牌大反攻的号角。

那种狂热程度,犹如在进行一场商业领域的抗战。

“说起黄公子,我突然想起前不久在《中国工商时报》看到的一篇文章,”宋维扬担忧地说,“据记者调查,沿海各省的数千家合资企业,有一半以上都存在账面亏损。外资通过转移利润、虚列开支等方式,侵蚀中方利益,逃避国家税收,有的企业连续亏损七八年,规模却越亏越大。相比而言,黄公子其实很可爱了,他为了增强美国股民的信心,不但不会搞账面亏损,反而要把财务报表做得更漂亮。”

“合资企业亏损确实是个大问题,相信中央很快就要严查这种现象。”张洪波说。

两人一通胡扯,话题越来越敏感,但大家都认为很正常。

甚至高瑜还用笔全记下来,打算整理之后放进报道中。摸着石头过河嘛,谁也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于是就喜欢展开全民大讨论。比如现在热捧黄公子的很多,但狂踩黄公子的也不少,双方在报纸上已经不知打了多少笔仗。

直聊到傍晚时分,张洪波终于回到正题:“马博士,你那个企业管理系统,恐怕需要专业人士全程指导才行。”

袁卫东连忙问道:“我们厂自己研究尝试不可以吗?”

张洪波说:“很难,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宋维扬笑道:“不如张教授跟袁厂长合作吧,你可以当成一个课题来研究。”

“这样也行。”张洪波有些心动。

“那太好了,我代表全厂职工热烈欢迎!”袁卫东高兴道。

高瑜没有再采访任何问题,有宋维扬和张洪波的谈话内容即可。最后只向宋维扬索要了一份个人履历,高瑜便起身握手道:“感谢马博士,我给你和刘主任、陈秘书照一张合影吧。”

“不用,不用!”

宋维扬、郑学红和陈桃连忙谢绝。

高瑜赞道:“三位真是高风亮节,只顾做实事,却不愿出风头。”

宋维扬微笑道:“认真做事,低调做人,我父亲经常这样教育我。”

“那我就不勉强了,再见!”高瑜挥手道。

宋维扬突然问:“高记者,你这篇稿子什么时候能见报?”

高瑜想了想说:“最快下周一吧。”

还有五天时间!

袁卫东当场付清15万元,在千恩万谢当中,带着企业管理系统兴奋离去。

宋维扬也想走,却被办公间的其他人给拦住了。

此时天色已经渐黑,各公司的老板们却一个没走,他们用狂热的眼神看向宋维扬,恭敬而崇拜地说:

“马博士,你也指点指点我们公司吧。”

“马博士,你觉得做电子行业有没有前途?”

“马博士,我最近有一个项目,想请您帮忙把把关。”

“马博士……”

陈桃已经被挤到边缘角落里,她看着眼前疯狂的场面,问道:“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啊。”郑学红苦着脸说。

陈桃担忧道:“下个星期就要被拆穿了,我们得赶快开溜。”

郑学红说:“要不我们现在就回去收拾包袱,等马老弟回来了就一起钻铁丝网跑路?”

“对,今晚就走,反正钱已经赚到了。”陈桃点头道。

二人正合计着潜逃计划,突然听宋维扬大声说:“安静,大家都安静。你们实在是太热情了,我也很想忙住你们,但人太多应付不过来。这样吧,我明天下午在深业大厦租间大型会议室,举办一场创业指导讲座。想听讲座的朋友都可以来,但必须缴纳500元的入场费。请大家帮忙宣传一下,让楼上楼下的老板们也了解情况,谢谢大家!”

郑学红:“……”

陈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