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宋维扬郭晓兰 > 336【财富神话】

宋维扬郭晓兰 336【财富神话】

作者:王梓钧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1-06-13 18:20:3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在明清时代曾是一片荒凉坟场,宫里的太监死了就多半埋在这里。

太监又叫“中官”,因此这里被称为“中官坟”。

同时,太监们还在中关村附近购置地宅,年纪大了也好有个容身之所,死了就直接拖去中关村埋葬。而得势的大太监们,又在此地修建佛寺庙宇,让退休的老太监烧香礼佛,祈求祖先原谅——小弟弟没了,死后无颜面对祖宗。

渐渐的,“中官坟”变成了“中官屯”,民国时代又改称“中官村”。

新中国成立后,“中官村”被划为首都文教区,大量高校迁至此地。“中官”实在跟文化人不沾边,文豪郭沫若大笔一挥,“中关村”的名字就这样定下来。

从1984年开始,一批批科技人员下海经商,中关村成为京城的“电子一条街”。

到现在,科技公司林立,电子商铺繁多,竟然发展到日常堵车的地步。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去年把好多有几十年树龄的大树都砍了,尽量拓宽路边,但依旧不能解决糟糕的交通状况。

更头疼的是,附近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写字楼。

今年,中央释放出的信号越来越明确,地产商们闻风而动,中关村立马变成大工地——同时兴建了好几座写字楼。

……

中关村大厦算是兴建得比较早的,今年终于落成开业了,搜狐网络和搜狗搜索共同租下一整层用于办公。

今天,全国3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齐聚于中关村大厦的公用大会议室。

“老李,你以前听说过搜狐网没有?”

“昨天临时学习上网,登陆了一下搜狐网,感觉还挺不错的。”

“我听朋友说,这次有好几家美国公司入股,至少也要投一两百万吧,还是美元!”

“我估计要投300万美元!”

“这张朝扬要变成千万富翁了。”

“高科技行业就是赚钱。”

“……”

记者们私下里议论纷纷,对张朝扬这个年轻人羡慕不已,更对互联网这个新兴行业报以浓厚兴趣。

张朝扬西装革履的走进会议室,在门口侧身停下,微笑着把投资代表们请进来。

“咔嚓,咔嚓!”

闪光灯四起。

众人列坐席位,张朝扬抬手道:“感谢诸位记者朋友,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搜狐网的融资签约仪式。我叫张朝扬,是搜狐网的CEO。搜狐网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商业公司,并在全球率先推出网页评论功能。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人们与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网络在变大,地球在变小……经过华尔街投行的科学调查演算,搜狐网估值为1350万美元,IDG、英特尔、哈里森、道琼斯和港城的恒隆公司,今天将共同为搜狐网注资600万美元……”

“哗!”

全场轰动,记者们都惊呆了。

“1350万美元?那可是1亿多人民币啊!老外都疯了吧?”

“太神了,搜狐创立还不到两年,也没赚啥钱,居然就估值1亿多。”

“何止啊,这五家公司还要投600万美元,搜狐市值加起来就是1.6亿了!”

“看不懂,看不懂,搞互联网太赚了!”

“张朝扬有多少股份?不会是独资的吧?”

“不清楚,但千万富翁肯定没跑。”

“……”

这是中国的商业网站第一次接受美国融资,记者们哪见过这种大手笔?在他们看来,一家网站而已,怎么想都搞不明白能价值破亿。

因为这是1998年!

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已经吹得很大,许多年轻人通过融资,一跃成为千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

所有投资者都坚信不疑,互联网代表着未来,互联网的繁荣才刚刚开始——这话没错,但时机不对。

美国的网络公司已经被抢爆了,华尔街正在寻找任何具有潜力的网站进行投资。而中国这边还属于未经开发的那啥地,如此就推动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估值虚高。

历史上,张朝扬为了“骗投资”,只能把搜狐网做成门户网站的形式。搜狐刚刚改版成功,访问量比人民网低得多,就被华尔街估值300万美元以上,并一次性获得210万美元的投资。

现在可不一样,新浪还未正式成立,网易还在卖软件,搜狐属于中国唯一的门户网站,且访问量超过了人民网!

“安静,请大家安静一下。”张朝扬面带微笑,他是今天的主角。

宋维扬和丁明都没现身,就是为了凸显张朝扬。为了造势,搜狐网必须捧起来一个创业英雄,营造出一个财富神话,并由此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在记者们的镜头下,张朝扬代表搜狐网络,与五家公司的代表签署合同。

至此,搜狐的股权结构变成:宋维扬(38.07%),张朝扬(27.34%),丁明(3.81%),IDG(6.62%),英特尔(6.81%),哈里森(6.65%),道琼斯(5.95%),恒隆公司(4.75%)。

预计明年就能在美国IPO上市圈钱!

如果明年无法上市,宋维扬就不准备上市了,拖到2003年以后再说。

因为直至2000年的上半年,美国投资者都对互联网有着盲目热情。不管你是否赚钱,不管你的盈利模式缺乏可行性,只要你流量大,只要你名气足,那就疯狂的砸钱进来。

而到了2000年的下半年,互联网泡沫开始被戳破,投资者变得越来越谨慎。

历史上,搜狐就是在2000年7月上市的,一再调低发行价,结果还是当天破发,首日收盘价比发行价跌了0.0325美元。

如果搜狐明年能上市,那宋维扬半年期限过了就出售一部分套现,再过半年又出售一部分套现。等圈够了钱,基本上就该遇到网络股大跌了,这时再抄底回购股份,两三年后又变成大股东,而且股价还会再次涨上来。

自由采访环节。

记者们憋足了劲开始提问:“张总,你现在拥有多少搜狐股权?”

张朝扬笑道:“接近30%。”

记者道:“也就是说,你现在身家600多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5000万!”

“差不多吧。”张朝扬道。

“你创业的时候有多少资金?”记者又问。

“几万块。”张朝扬说。

“哇!”

记者们再次惊呼,两年时间不到,几万块就变成了5000万,资产增长1000倍!

又有记者问:“张总,能分享一下你的创业经历吗?”

张朝扬说:“两年前雅虎上市,第一天股票总价就达到5亿美元,而他们上一年的营业额不过130万美元,且实际亏损63万美元。雅虎的两位创始人当中,有一位就是华人。我在想啊,杨致远可以,我张朝扬为什么不可以?我回国考察了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于是就想做中国的第一家商业网站。我在美国到处寻求投资,也在中国寻找投资人,来回奔波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愿意投资的老板。”

“谁投资的?”记者们端着小本本问。

张朝扬笑道:“在此,我要感谢宋维扬先生,是他为我提供了启动资金。”

“喜丰董事长宋维扬?”记者们顿时兴奋起来,又有新闻卖点了。

“是的,就是宋维扬先生,”张朝扬道,“同时,我还要感谢创业伙伴丁明。当时我们只有几个员工,吃住工作都在地下室,最艰难的时候啃了两个月方便面。丁明包揽了所有后勤工作,后来又负责行政工作,为搜狐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者纳闷道:“丁明是谁?”

张朝扬说:“丁明是宋维扬先生的大学室友,他在复旦大二都没读完,就跟着我一起创业。他现在的身家,差不多也有600多万了吧。”

又是新闻爆点啊!

复旦的大二学生,还是宋维扬室友,却跟比尔盖茨一样辍学创业,两年时间就有了600多万身家。

记者问道:“丁明今天怎么没来?”

张朝扬说:“丁明已经辞去搜狐网的管理工作,自己创办了搜狗网络科技公司。这家公司就在隔壁,我和宋维扬先生也有股份。丁明现在忙得很,所以今天不能来签约现场。”

记者问道:“搜狗和搜狐一样是门户网站吗?”

“不,搜狗是搜索网站,跟搜狐的盈利模式完全不同,”张朝扬道,“如果顺利的话,搜狗明年的估值就能达到500万美元以上。”

记者们都已经麻木了,这尼玛动辄几百万美元,赚钱比抢银行还容易。

张朝扬又说起各种创业小故事,一半真的,一半编的,比如住地下室是真事儿,但啃方便面就属于凭空捏造。

但记者喜欢啊,他们对互联网也不怎么懂,逮着这些创业故事疯狂报道就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