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宋维扬郭晓兰 > 342【婴儿】

宋维扬郭晓兰 342【婴儿】

作者:王梓钧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1-06-13 18:20:3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宋维扬在村子里一连住了六天,没事就跟老人小孩瞎聊,终于引起了村支书的注意。

村支书姓刘,如果拐弯抹角论亲戚,还是洪伟国的远房表叔。

眼看着夕阳斜下,宋维扬把一个眼花耳聋的糟老头扶回家,正准备溜达着到洪四叔家里蹭饭吃。刘支书突然就冒出来,站在他背后说:“小宋,你是省里来的暗访干部吧?”

宋维扬好笑道:“你怎么觉得我是个暗访干部?”

“天天在村里套话,不是干部就是记者。”刘支书说。

宋维扬问:“你不怕吗?”

“我又没做亏心事,我怕什么?”刘支书慢条斯理的拿出烟袋。

“抽这个,”宋维扬递过去一支红塔山,“我算了一下,去年村里的提留款,已经超过农民收入的20%。中央文件有明确规定,提留款不得超过5%,你这是公然犯法的!”

刘支书一点也不怕,划火柴点燃香烟,吞云吐雾道:“那你再到方圆几个乡打听打听,我们白庙村的提留款不说收得最少,但起码也是倒数前三了。乡里有任务,我还能跟乡里作对?回扣我肯定吃过,但那算个屁,顶多弄点烟酒钱。你要是暗访干部,那就把我抓起来。你要是暗访记者,我劝你去隔壁乡的胜利村,那里的村干部才是扒皮喝血的。”

“怎么个扒皮喝血法?”宋维扬问。

刘支书连连摇头:“我不说,得罪人,你自己去调查,反正别在我们村子里瞎整。”

宋维扬道:“我想问一下,为什么粮站给农民打白条?”

“还用问?”刘支书冷笑道,“乡里的粮站根本没钱,不打白条怎么办?就算粮站有钱,也不会给农民,先扣着再说。”

宋维扬道:“为什么扣着?”

刘支书说:“摊派啊。三提五统,啥都要农民交钱。农民不肯出钱,就在白条里扣,大家都方便。你要真是省里下来的干部,就去弄市里县里的大贪官。我跟你说啊,农民现在结婚,办结婚证的手续费都要好几百块。人家城里人结婚的手续费只要几十块,再多也就一百来块顶天了,这是认准了农民好欺负。”

宋维扬感觉没什么好聊的,说道:“我真不是什么干部,也不是记者,您老也别瞎想了。”

“那你成天在村里转悠?”刘支书狐疑道。

“我是做社会调查,准备写毕业论文,”宋维扬说,“我就一快毕业的大学生。”

刘支书转身而去,嘀咕道:“学生不去读书,来这里瞎球整。”

……

接下来一段时间,宋维扬走访了附近四个乡镇的十多个村落。

相比起来,洪伟国老家的村子,已经算是中等偏上的富裕村。真正的穷村无非两种,一种是村干部太黑心,一种是土地太贫瘠。

这么说吧,以此地对农民的提留和摊派程度,每亩田至少要收900斤谷子以上才行,否则农民就是白干一场。而能打900斤以上稻谷的水田,很少很少,属于凤毛麟角。

这就导致什么呢?

农民靠卖农副产品和打短工赚来的钱,全部被提留款和摊派费弄干净了,只剩下家里的一堆粮食,根本没钱用于市场消费。

特别穷的两个村,由于土地贫瘠,连粮食都没多少,只能勉强保证不饿肚子——初中辍学率竟超过30%,因为农民交不起学杂费。有些交得起也不愿读了,十四五岁就去学手艺或者打工。

再往西,宋维扬又去了隔壁省,走访洪伟国的一个战友的老家。这里的情况差不多,大同小异,只不过由于靠近长江,农民进城打工的更多,普遍稍微要富裕一些。

接着又前往西南某省,还是洪伟国战友的老家——怕出事,得有当地人带路。

这次走访的几个村子简直穷疯了,因为地处偏僻,外出打工的农民很少,只能窝在地里刨食吃。而那到处是贫瘠的山地,根本种不出几颗粮食,农民的人均月收入不足10元钱。就这还有沉重的提留负担,农民别说吃肉了,一斤菜油可以炒一年的菜,油腥味都见不着,年夜饭能有两三个荤菜就属于富裕人家。

这他妈怎么写论文?

写个屁啊!

宋维扬研究的是农村乡镇市场对中国内需的拉动,但现实是根本拉不动,农民能吃上肉就不错了。

……

满县城都没找到网吧,甚至宋维扬想用电话线拨号上网,跑遍全县都没弄到一只猫。

这破地方,估计连电脑都没几台。

宋维扬只好去县图书馆,一包烟打通关系,随便他在里面找资料看。很快他就发现了意外之喜,居然找到一套本省出版的社科杂志,复旦的图书馆里都没有的货。

有个当地的三农问题专家,也在呼吁农村市场化,论文写得头头是道,就是没有多大的可操作性。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许多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研究重点,宋维扬在复旦的图书馆里已经查阅了上百篇相关论文。但没用,都没用,盘活农村经济必须农村经济市场化,专家教授们对此大谈特谈,一个比一个写得精彩。

但真正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先把农税取消了再说。避开这个问题谈农村经济市场化,都是在耍流氓!

宋维扬从县图书馆出来,叼着烟抓耳挠腮,他不知道自己的论文该怎么写。

洪伟国以为他在替农民烦恼,安慰道:“老板,你真没必要考虑这个。其实农民只要肯出去打工,农村那点提留摊派不算什么,这也没见哪里饿死人啊。就拿我家来说,我弟弟在外面打几个月工,不但农税挣回来了,剩下的钱够买好几年的粮。”

宋维扬听到这话,脑子里灵光一闪,突然笑道:“我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了,老洪,谢谢你提醒。”

“啊?”洪伟国不明所以。

宋维扬打算重起炉灶,写一篇《农村经济形势与粮食危机》。

人类都是有趋利性的,农民亦然。

现在农民种粮已经不能赚钱,甚至是亏本,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而把老家的土地抛荒。

这笔账很好算,我出门打半年的工,就能交完农税还能买到足够的粮食,剩下半年打工赚的钱可以自由支配。既然如此,我凭什么还要种地?

宋维扬选取了长江流域的多个产粮大省,他假公济私,让喜丰销售分公司的人,帮他到各地查阅档案资料,然后蹲在西南某小县城接收传真——当地唯一的一台老式传真机,直接被宋维扬征用了。

政府部门的档案资料,不是你说想查就能查。

宋维扬自己掏腰包花了6万多元,让喜丰销售分公司的人帮忙,终于拿到了一手大数据。接着他又组织30人,前往乡镇去做实地调查,前后花费近10万元,得到更加翔实的数据。

一共耗费15万元,只为写一篇毕业论文,钞能力无处不在。

从得到的调查数据来看,某些长江流域的产粮大省,土地抛荒面积已经接近耕地面积的3%,并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季节性抛荒更严重,杂粮都懒得种了,农民选择到处打短工赚钱。

交通越便利、信息越通畅的农村,土地抛荒情况就越严重,有些地方整村整村的农民外出打工,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在家种自留地。

在小县城的一栋老式筒子楼里,宋维扬用笔写完了论文,再修修改改,写得还算满意。

嗯,可以拿回去让豆豆录入电脑,权当小孩子练习打字。

“老洪,你去找房东,把房子给退了,咱们明天就回盛海。”宋维扬整理着手稿道。

“好嘞,我这就去。”洪伟国快步出门。

这筒子楼还算不错,空气挺好的,白天也安静。就是没厕所很不方便,每次都要下楼走几百米,到附近的公厕解决生理问题。

旱厕,臭气熏天,宋维扬第一次蹲坑时差点吐了。

嘴里叼着烟除臭,宋维扬哗啦啦开始放水,还没撒完尿,就听见隐隐约约的婴儿哭声。幸好这不是晚上,否则怪吓人的,咱们可以改写鬼故事了。

宋维扬下意识的俯身去看,猛然惊道:“我操!”

旱厕的排水道里,居然有一个婴儿,连脐带都没脱落,浑身上下全是屎尿。

宋维扬连忙拿出手机:“洪伟国,赶紧带人来厕所,这里有一个弃婴。排水道里,记得带工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