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现言 > 宋维扬郭晓兰 > 350【接触】

宋维扬郭晓兰 350【接触】

作者:王梓钧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1-06-13 18:20:3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宋维扬这次找私家侦探,并没有亲自露面,而是让保镖走了一趟,并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

3000元前期活动经费,找到一个目标给5000元,三个目标找齐就再给2000元奖金,这绝对算是大生意。把那侦探兴奋得扔掉其他业务,一心一意帮宋维扬找人,只用了四周时间就完美搞定。

洪伟国把侦探提供的资料拿回来,除了文字描述外,还有一些偷拍的照片。

对于那位素未谋面的爷爷宋兴华,老爸之前的叙述有些错漏。

宋兴华是1951年开始在沪江大学教书的,1952年秋随着院系一起并入盛海交大,半年之后被调往盛海第二机械制造学校任教。在宋述民下乡当知青的第二年,宋兴华又被调往盛海机械学院的分部,一度遭受那啥冲击,还被关过几年牛棚,直至1979年才回到学校教书,最后在盛海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退休。

那些学校变更简直乱七八糟,就拿宋兴华退休的盛海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来说,其实就是盛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改的。

也即是说,宋兴华最后执教的学校,并非宋述民所说的盛海理工大学,而是盛海大学的分校区。

私家侦探以寻亲的名义,先是跑去理工大找人,教工档案名单上根本就找不到。他只好从沪江大学开始找起,但这学校在建国初期就被瓜分了,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华东师范、盛海财经、华东政法和盛海交大。

接着,私家侦探又从宋维扬给出的地址,推测宋兴华后来被调往盛海机械学院,并且留在分校担任教职。可这又走进了死胡同,因为机械学院就是后来的理工大,侦探早就在理工大查过了,档案上没这个人。

就在重新调查的时候,私家侦探遇到一个40多岁的理工大教授。这位教授的父亲,当年和宋兴华是同事,两家人门对门住在同一层楼。

经过指点,私家侦探又奔波了好几天,终于确定宋兴华住在虹口区的一栋老教工楼里——机械学院轻工分院和盛海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原址。

……

大雨断断续续下了好几天,终于天空放晴,宋维扬开着面包车前往虹口那边。

这地方到处高楼林立,但也有许多街区破破烂烂,而宋维扬此行的目标,其墙体上还写着大大的“拆”字。

足足在面包车里等了三个多小时,手机都被贪吃蛇玩吐了,洪伟国突然说:“老爷子好像出来了。”

宋维扬放下手机,果然看到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拄着条拐杖蹒跚而行。他的右腿有些瘸,每次都要左腿先卖出去,然后拖着右腿往前走,手肘上挂着的菜篮子也随之摇晃。

等到宋兴华走近了,宋维扬才突然下车,搭讪道:“老大爷,这里要拆迁吗?”

“拆,再过两个月就拆。”宋兴华半眯着眼仔细打量,顿觉亲切,因为这个年轻人跟自己儿子长得好像。

宋维扬问:“拆迁补偿怎么算?”

宋兴华笑着说:“郊区的一套房子,或者16万补偿款,二选一。”

“你选的哪个?”宋维扬道。

“当然是拿钱,郊区的房子太偏了。”宋兴华道。

宋维扬又问:“那你以后住哪儿啊?”

宋兴华说:“搬到女婿家里住。”

宋维扬道:“你现在一个人住吗?怎么不早点搬到女婿家,让他们照顾你?”

“女婿家里太小,住不下。”宋兴华道。

“那你还准备拆迁之后搬过去住?”宋维扬说。

或许正是源于那股莫名的亲切感,宋兴华对宋维扬毫无防备,详细解释说:“我大外孙马上要结婚,新房都选好了,我赔下来的拆迁款正好给他做首付。我外孙女也要上大学了,她说想住校。等两个小的都搬出去,我这个老的就搬过去。”

“你这是要去买菜吧?我扶你。”宋维扬说。

宋兴华道:“小伙子贵姓啊?”

宋维扬道:“姓木。”

“哦,姓木啊。”宋兴华感到有些失望。

宋维扬说:“我也是房地产公司的员工,老板派我到这边来考察市场。”

宋兴华说:“虹口这边,今年有好多地方都在拆迁,你们公司想搞开发得快点买地皮。”

宋维扬笑道:“您还懂房地产?”

宋兴华说:“怎么不懂?解放前,我岳父就是做房地产的,在闸北那边修了好多房子。”

宋维扬扶着宋兴华来到菜市场,老爷子买菜时斤斤计较,因为五分钱的差价,连续走了七八个摊子。等摊主把菜称好了,他还信不过,自己拿着秤重新过手。

宋维扬道:“大爷,你有退休工资吧,何必那么俭省?”

“能省一点是一点,赚钱不容易。”宋兴华感慨道。

菜市场转悠一圈,宋兴华就买了半斤蔬菜,在肉摊前站了几秒钟,一两肉也没舍得买。

宋维扬扶着他走出菜市场,笑道:“大爷,我先走了。再见!”

“等一下,”宋兴华突然喊住,“你家里有没有亲戚姓宋?”

宋维扬说:“应该没有吧。”

宋兴华又问:“那你认识宋卫军吗?”

宋维扬说:“不太认识。”

“哦。”宋兴华拄着拐杖,拖着瘸腿慢慢离开。

……

傍晚,天色渐黑。

宋维扬开车来到一个路边面摊,问道:“老板,你这里都有什么面?”

面摊是一对夫妻在经营,老板已经头发花白,但身材很健壮,双手十指粗短,粗糙而有力。老板娘一头齐耳短发,脸上有些许皱纹,身上的衬衣已经洗得发白了。

正是宋维扬的姑父李成功和姑姑宋卫红。

面摊没有桌子,只有一些小马扎,顾客需要坐那儿捧着碗吃。

宋卫红热情招呼道:“先生你快坐。我们这里有阳春面、三虾面、牛肉面、鸡肉面,还有茶叶蛋和咸鸭蛋。我们的三虾面很好吃的,招牌菜,先生们要不要来两碗?”

宋维扬一屁股坐在小马扎上,笑道:“那就来两碗三虾面,再搁两个茶叶蛋。”

“好嘞,马上就来!”李成功爽朗喊道。

宋卫红问:“茶叶蛋要剥好嘛?你们坐着不方便,我可以帮忙剥。”

“那就麻烦了。”宋维扬道。

洪伟国背靠着宋维扬坐下,一动不动,眼睛却跟雷达似的监视周围。

宋维扬问:“老板娘,你们怎么不弄几张桌子?顾客吃面也更方便啊。”

宋卫红笑道:“城管要抓,有了桌子不好跑。”

宋维扬问:“你么是下岗职工?”

宋卫红说:“我去年下岗的,我爱人今年下岗的。”

“挺辛苦吧?”宋维扬道。

“还行,”宋卫红说,“比在厂里干着踏实,卖一碗面赚一碗的钱,留在厂里还指不准哪天能发工资。”

宋维扬问:“收入怎么样?”

“饿不死,富不了,”宋卫红指着隔壁几个摊位说,“下岗职工太多了,好些都在摆摊卖吃的,生意不是很好做。”

聊了一阵,面煮好了。

宋卫红端着面过来,由于天色较暗,走近了才看清宋维扬的长相,有些惊讶道:“先生贵姓?”

宋维扬道:“姓木。”

“哦,”宋卫红挤出笑容,“木先生,你的面好了。”

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快步走来,穿着牛仔裤,扎着大马尾,老远就喊:“爸,妈,今天生意还好吧?”

李成功生气道:“你怎么又来了?马上就高考了,快回家复习功课!”

姑娘笑道:“没事儿,高考我有把握。妈你歇会儿,我帮你招呼客人。”

“不用你帮忙,你的主要任务是准备高考,快回去!”宋卫红说。

姑娘撇撇嘴:“我哥带女朋友回家了,就我们家那点地方,回去就是给他们当电灯泡。”

夫妻俩脸色一黯,都不好再说什么,只是愈发感觉亏欠了两个孩子。

姑娘摆了个马扎坐下,正好面对宋维扬,突然她惊讶喊道:“你是宋维扬?我在《青年杂志》上见过你的封面照片!”

宋维扬笑呵呵说:“小妹妹,你认错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