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游戏 > 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 284、李隆基,死早一点好(求全订)

从民国开始的诸天 284、李隆基,死早一点好(求全订)

作者:黑心师尊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2-01-07 01:35:56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公主蕙质兰心,在下这点微末伎俩,瞒不了公主的耳目。”

白贵回道。

他写的这首秦观的诗,虽才华极好,可用在此时,难免有一点攀附权贵的意思。但……普通的狗腿子攀附权贵,和大诗人、大文豪攀附权贵,那不一样,差得远。

所以与其故作不知,假装清高,还不如世俗些好。

“这是我道观的出入令牌。”

“就送给你了。”

“你去长安科举的时候,如果有时间,可来我道观……,算了,你自行决定。”

金仙公主犹豫了一会,唤来女官,递给白贵一面金仙观的出入令牌,并说道。

在李隆基、玉真公主、金仙公主三人尚且年幼的时候,武则天将他们的生母窦德妃杀害,抛尸荒野,又被幽禁深宫十数年,所以为了自保,玉真公主、金仙公主两人都是自幼做了女冠,后来出宫之后,此时亦并未营建公主府邸,而是在胜业坊建了道观。

两位公主的道观,和她们的封号一样,分别为玉真观、金仙观。

甭看这令牌只是出入的凭证,可有了这个,就勉强算是金仙公主的入幕之宾、亲近之人。

“贵前去长安,定会去金仙观拜访。”

白贵反手将令牌收到了袖中,拱手道。

从仙童,到了入幕之宾,正常的入幕之宾,金仙公主对他的待遇变了一个样。

情有可原之事!

他现在随手写的诗,已经证明自己才学,前去参加进士科,不说十拿九稳,但总算是少年英杰。而且一次没中选亦是正常,多考几次才中进士科的人,大有人在。

这样的人,不前去笼络,才是咄咄怪事。

……

白贵作陪金仙公主,用了斋饭。

到南郊踏青游玩的金仙公主一行人这才重新返回到了长安。

长安距离少陵塬也就几里路的距离。

游仙观一年之中,接纳的王孙贵胄亦有数十次。只不过白贵并未像对待金仙公主这般刻意交好他们,而是做些寻常道观小道士该做的事情,不曾脱颖而出。

结交权贵,并不在乎数量,而是在乎质量。

李隆基对他这两个妹妹的感情自然不用多数,比对待他亲儿子还亲。

有着十几年感情。

毕竟共患难的妹妹。

而且相比较其他城府极深的权贵,金仙公主年轻貌美,明显好打交道许多。

隔了几日。

白贵向游仙观的观主陈法师请辞。

他只是寄居在游仙观的道人,未曾受箓,称呼一声白居士也行。

只算是信奉道家的人。

“你前去长安考进士科,武科,文武双科,我是没怎么见识过的,不过你能有此志气,非常人也。”

“这是前些日子观内收的一些香火钱,我给你备好了,你自取吧。”

陈法师见到白贵对他长长一揖,微微颔首,捋着长须轻笑道。

游仙观是宗圣观下观之一,钱财不缺。

而白贵前程似锦,他对寄居在观内的白贵亦是素来有好感,临别赠些程仪,算是雅趣。

白贵道谢一声,收下了程仪。

不多,十数贯。

挺沉的。

唐时金银只是贵重品,不是通用货币。

他将这十数贯钱缠在腰上,沉沉的一大堆,幸好他练过武,不然这些钱拿着都不好走路。

盘缠,就是因为古时古人走远途的时候,将钱缠在腰上,故此得名。

又深深一揖作别。

白贵走出游仙观,到了观前的牌坊处,长吉已经帮他将马儿牵到了拴马桩上。

“美和,一路保重。”

蓝袍道士打了个稽首,说道。

“保重!”

白贵翻身上马,就骑在了马儿身上,这马是一匹棕色马匹,算不上什么好马,比他在燕京时从白府获得的那匹白马不能相比,但亦算是中等马。

此马是突厥马,下邽白氏特意为他买的马儿,供他习文练武。

少倾。

白马就一路驶向了长安城。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贺知章。

见到了此时的长安城,才知道什么是古代的盛世。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模样,尽管有寒衣的贫民,但精神面貌完全不是逊清时能比的。而此刻的大唐,刚刚经历过神龙正变、唐隆正变,已经有些倾垂之势……

远不如开元、天宝年间的盛世大唐!

“太宗和高宗年间留下的家底厚啊。”

白贵感慨一声,下马牵着缰绳朝着胜业坊走去。

他作为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对胜业坊有着印象,周莹所在的吴府实则就是在胜业坊旧址上兴建而起的宅邸,现在虽然和清末长安迥异,但长安的基本布局早在宇文恺营建大兴城时定下了基调,此后千年未变。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乐天这首诗……”

“等等,我现在是白乐天的叔祖,吟自己后辈的诗词貌似不太礼貌。”

他摇了摇头,走到西市。

要了一张胡饼,和一碗洒着胡麻的面条汤。

胡饼是刚出炉的,形似锅盔,烙得金黄,上面洒着白芝麻,香气扑鼻。

吃完后,酣畅淋漓。

付钱,离开。

不时白贵就牵马走到了胜业坊,金仙观。

金仙观在一众宅邸中,还是比较好认的,道观毕竟和普通的宅邸在形制上有一些差别,而且金仙观和玉真观毗邻在一起,一眼就能望到。

他给门子交了金仙观通行令牌和名刺。

名刺即名帖。

“是白道长啊,请进,请进。”

门子很客气的将白贵引到了金仙观的迎客厅。

不出白贵所料。

他即使有了这通行令牌,想要见到金仙公主一面,还是有些难度的。

只能暗道他早有经验,吃饱才来。

等了大概一个多时辰。

这才有观中的女道赶来,让他整饬姿容,前去面见金仙公主。

金仙观内婢女亦做女冠打扮。

随女道打扮的婢女一同入了后院,穿过层层月门,走到一处院落,见到了正在弈棋的一对男女。

女的是金仙公主,和往昔打扮差不多。

而男的则身着明黄蟒袍,头戴进德冠,二十来许的年龄,英姿勃勃,模样俊美。

白贵见其长相和金仙公主有几分相似,两人神色亲和,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这个年轻皇子应该就是唐明皇李隆基了,现在的大唐太子。

“可惜……”

“死晚了。”

他心中暗道。

如果李隆基死早一些,应该算是很完美的皇帝,文治武功都有足可称道的地方。

两人默默下棋,白贵伫立一旁,只观棋,不说话。

论弈棋的功底,他明显看得出来,李隆基一直在让着他的幺妹。唐明皇的文学修养还是很高的,弈棋这种基本功,不在话下。

“这是我前些日子遇到的小道士。”

“很有才华。”

“放言说……,说是今科同时参加进士科和武科。”

金仙公主认输后,顿了一下,想到了什么,朱唇轻启介绍道。

“哦?”

“同时参加进士科和武科?”

李隆基不禁下棋的右手一僵,白玉棋子夹在食指中指之间。

他抬头望向白贵,只见这道人丰神俊逸,虽不为仙人模样,但腹有诗书气自华,常人不可与其比拟,心中顿时生出几分好奇之色来。

说实话,文武双全的人,从古至今都不少,古时之人,出将入相只是等闲之事。但自从有了进士科和武科之后,想要同时参加两科的人,还是异常罕见,能成功的人,更是绝无仅有。

要是白贵能通过进士科、武科,那真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哪怕仅能通过进士科,那亦是大唐储相之一。

“孤想起来了,你那日去南郊踏青祈福回来之后,得到了一副诗词,后给政事堂的钟相及几位宰相看了,说是让他们几个温卷……”

“那首诗孤还记得。”

“看来八妹是心思凡尘了。”

李隆基摇了摇头,笑道。

他作为金仙公主的亲兄长,对此时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的婚事还是比较上心的,但这两个妹子都是自幼修道,都不肯嫁人,让他和他爹操碎了心。

“兄长说的是哪里话,我是看他真的有才学,所以才引荐给你的……”

“你不听算了,反正他亦是会去参加进士科,到时候吏部关试之后,自会给他授予官职。”

金仙公主不满道。

李隆基见状叹了口气,转而又看向白贵。“前些日子父皇巡游周至,夜宿行宫,梦见霞光漫天,祥云缭绕,认为这是我大唐的吉兆,所以打算铸造一钟,挂在崇仁坊的景龙观。”

“闻你善书法,又有考进士科的底气,想必辞赋诗词是不差的,景龙观是道观,你入道许久……,现在此钟尚缺一副刻于钟身的铭文……”

“还请阁下为此钟一书,若可行,孤当奏请父皇赏赐于你。”

他缓缓说道。

“景云钟?”

白贵闻言,稍稍讶然。

后世春晚钟声就是来自于景云二年所铸成的景云钟响,景云钟上刻的铭文是唐睿宗李旦亲自书写。他在省城师范学堂的时候,前去文庙碑林临摹的时候,曾临摹过李旦的手书。

不过显然,李旦的手书是以他当皇帝的口吻所写,比如这一句,“朕翘首八素,缔想九玄。”

明显不可能让他照抄。

另外李旦所书写的内容,并不怎么出色。即使李隆基忽略一些文风,但显然他写,决计是难入唐明皇之眼的,唐明皇的文学水平在皇帝中是一流顶尖。

他沉吟一会,走到弈棋的桌前,已经有人备好了纸笔。

写在景云钟上的铭文,最适合的就是醮词,醮词很多人不清楚,但提起给嘉靖皇帝写的青词就明白许多。青词,亦做青词,后成为醮词和斋词的总称,是道士用来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一种符箓,因写在青藤纸上而得名。

青词实际上就是道家斋醮仪式中献给天神的奏告文书,是祭祀词文。不同斋醮仪式中使用的青词不同。

不过唐代的青词还拘泥在道教斋醮仪式之中,到了宋明时候,青词大放光芒。

白贵在后世看过不少道藏,他过目不忘,一些道家的青词早就惯熟。

于是,准备提笔就写。

但等写时,顿了一下,想到这既然是唐睿宗李旦亲笔书写,难道……诺大的盛唐,就没有几个有文化的人会写醮词吗?

这不可能!

不提一首孤篇压盛唐的张若虚,这时的唐时宰相,哪个是易于之辈,辞赋一流。

哪里轮得到他来写这青词。

不过,仅仅思考了一会,白贵就想到了一首合适的青词。

秦观的《登第后青词》。

他稍改一二,就写道:

“窃以,天运至神,固不期于报效;群生多故,实有赖于祈禳。……伏念,臣生而固陋,长更屯秦……私门安燕,无疾病之潜生;官运亨通,绝谤伤之横至。臣无任。”

等写完后,他又写了一首著名的青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要是此刻是明清时候的科举,他断不可能这般激进。

但谁让这是大唐,扬名立万后,你才能“通榜”,进士榜上才能有你姓名。

借题发挥,亦不算超出多少。

至于说自己为臣,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又不是真的草民,他是有门第的士人,称呼自己的为臣虽稍显僭越,但很显然,大家不会在这方面多计较。

同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自称为臣,反倒更容易博得好感。毕竟大家都认可了才华,出仕真的不难。

“写的好,这两首青词写的都不错,一长一短。”

“只不过是为景云钟写铭文,这未免有些不合适,还是让父皇亲自来写为好。”

“你很不错!”

李隆基啧啧惊叹。

有才华的人,大唐不缺,但像白贵这般聪慧的人,又是如此年龄的人,真的不多。而白贵的聪慧,又不像是王勃那样,恣意昂扬,让人大皱眉头。

恰到好处,有少年的英气,又有不属于少年的沉稳、机敏心性。

“太子殿下,不知在下这两首青词,能否请天官温卷。”

(天官,,周礼记载,廷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改回,但唐时一般称呼吏部尚书为天官。)

白贵微微躬身,胸有成竹道。

眼前的人,可是李隆基,李隆基连李白都忍了,可见这是一个大度的皇帝。而且现在李隆基正在和太平公主争权夺势,不可能放过他这个“贤士”,比天宝年间更加求贤若渴。

唐时科举可不像明清有糊名制等一系列禁止作弊的方法,想取得进士科,除了自己有一定的实力外,科场外的助力亦是必不可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