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都市 > 大明太师 > 第三百三十二章:靖难!靖难!!(三)

大明太师 第三百三十二章:靖难!靖难!!(三)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4-09 18:19:03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山东,威海卫。

一身戎装的盛庸满脸严肃出现在这里,望着碧波万里的大海眉头深锁,威海卫指挥使石有裕站在身边,向盛庸汇报着沿海刚刚发现的敌情讯报。

“前几日倭寇的踪迹复现,数大概在万余,末将不敢怠慢, 已经将沿海三百多个村落全部迁走,严加防范。”

“你做的很好。”

盛庸点了点头,随后又确定了一句:“不过,你确定是倭寇吗?”

石有裕一怔。

“将军,咱们这地界闹患,不是倭寇还能是什么?”

盛庸没吭声,唤来亲兵要了一份海图, 手指从威海的位置一路向北过勃海湾, 最后点在金、复二州上。

“辽东。”

“辽东?”

“对。”盛庸点了点头:“本将军怀疑, 这一次海上出现的敌情,很大可能性是辽东的兵。”

听到这话,石有裕当即倒抽一口凉气,吓的连嘴唇都哆嗦起来。

“将军,您是说,辽东有人要谋反?”

盛庸自己其实也不敢相信,但他的直觉却告诉他,北方,现在很不平静。

似乎有一股子暗流正在涌动着。

正自发愁,一名亲卫快马赶到,于十步外翻身下马,匆匆跑来。

“将军,成国公的信。”

听到是陈云甫来信,盛庸连忙转身双手接过。

展信观瞧。

这一看, 面色不由得接连变幻,许久后才将信折回, 顿了下手后将其撕的粉碎, 扔进面前的大海之中,浪潮涌退一番,便完全不见踪影。

“老石。”

石有裕连忙上前抱拳:“将军。”

“本帅再拨你数万精兵,你和登州卫、莱州卫一道,一定要严密布防,确保我山东海域安全,不给倭寇可趁之机。”

刚才不还说不是倭寇吗?

石有裕很困惑。

“当兵的,保家卫国,山东都司的兵都是山东人,让他们保护好自己的家人比什么都强,其他的,不归咱们管。”

盛庸拍了拍石有裕的肩膀:“去做吧。”

后者虽不懂盛庸之意,但还是抱拳应下转身离开。

军人,服从命令即可,其他的和他石有裕有什么关系。

......

金陵,曹国公府。

从皇宫赶回来的李景隆一脸阴沉,着门房挂了谢客的牌子后便把自己锁进了祠堂之中。

李家的祠堂不小,摆了大概十几块列祖列宗的牌子, 但最显眼的地方永远是那一块。

岐阳王, 李文忠!

“爹,儿子来了。”

李文忠跪在蒲团上磕了三个头,随后起身为灵牌插上三炷香,默默跪回原位喃喃自语。

“太宗驾崩三年,太祖也驾崩两年了,现在,儿终于看到为你平冤昭雪的机会,朱棣和儿说,等到他靖难成功,就会为你翻案,会把伱抬进太庙,同时,国朝兴建武庙,您会是十哲之一,位在徐、常二人之上。”

“不过,儿并不相信朱棣,他的野心太大,像极了太祖,他的话能有几分真假。”

“儿一直想去找陈云甫,因为我总觉得他好像在准备着什么,齐德是个什么样的废物,国朝上下有目共睹,我怎么也不信,齐德能赢陈云甫。”

“父王,事关咱们家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到了,请您赐下明示,告诉儿,儿是该选朱棣还是选陈云甫。”

李景隆一头砸在地上。

其实他也就是来寻個心安而已,哪里还能真指望一块灵牌给自己什么指示吗?

默默擦干脸上的泪水,李景隆站起身离开祠堂,门房来禀,说五军府送来了一纸讣告。

淮安侯华中死了。

李景隆眼角猛然抽搐数下,遽尔扭回头看向祠堂。

父王显灵了?

现在,李景隆知道该怎么选了!

......

出大宁往西南一百余里便是山海关,经山海关往南是津口,后改平津,朱棣由此渡船南下,便取天子渡津之意,为天津。

津口港虽扼住勃海湾之险要,但因为朝廷多年海禁,因此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发展。

辽东大开发以来,金州、复州接连兴建大型港坞,连带着津口也得到了发展,每日往来河北、辽东的海船络绎不绝。

物资的输送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经略使,咱们到了。”

随着一艘挂着‘辽东经略’大旗的海船进港,辽东经略使俞以丰从此处下了船,不远处,一个体态发福的青年男子迎了过来。

“经略使辛苦。”

“见过世子殿下。”

来迎接俞以丰的不是外人,恰是朱棣的长子,朱高炽。

“本官总算是不辱使命,赶在燕王的令期之前,将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十万套兵器甲胄全数送来。”

俞以丰让开身位,指着身后一望无边的百余艘大型海船笑道:“请世子殿下核收。”

“不用不用,经略使办事,父王是绝对信任的。”

朱高炽连忙摆手,他哪里能去真的点数,朱棣这次起事,可是全靠着俞以丰这位大管家呢。

没有辽东,十几万大军饿都饿死了。

“父王和晋王都已在南郊大营,眼下已经备好了宴,我带您过去。”

“有劳世子殿下。”

俞以丰含笑点头,同朱高炽上了同一驾马车,自津口港赶赴丰台南郊大营。

此刻的丰台大营,早已汇聚了浩荡荡十余万兵马,除了朱棣、朱棡自己的一万余核心嫡系外,余者,都是宋晟的陕甘兵、戴次申的漠南军和王弼的辽东军。

说实话,一想到军队的成分,姚广孝就觉得心头狂跳,浓郁的不安感止不住的升起。

从谋划到决意起事造反,朱棣这也太顺了一点。

真就是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下四方宾服、云者景从吗?

要兵有兵、要粮有粮。

理智告诉姚广孝,事有蹊跷,可现实也同样在告诉姚广孝。

此时此刻朱棣不造反也不行了。

因为朱棣不反就要死。

冥冥中似乎有一股大势、有一股浩荡且不可逆的伟力将朱棣、朱棡、朱桢连着朱允炆乃至整个天下都裹挟住向前走。

每个人都在做着每一个人必须要做的事!

不动,就是死。

一声急报送进了丰台大营,惊醒了沉思中的姚广孝。

那是山东来的急报。

“东海出现倭寇踪迹,山东都指挥使盛庸调五万备倭兵去了威海、莱州一带沿海布防,自河间府往东昌府方向,门户大开。”

姚广孝腾楞一声就跳了起来。

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

“真是天助孤也!”

朱棣仰首大笑,挥手道:“再探。”

“王爷,小心有诈啊。”姚广孝急声劝阻:“就算是光武帝当年打天下的时候,也没有像今日这般诸事顺遂的。”

前脚想造反,后脚兵粮就准备充足,这勉强自我催眠是王霸之气的作用,那山东的事怎么解释?

‘倭寇’踪迹显露,盛庸把几万大军调去守海防线,放开门户让朱棣尽情南下?

朱棣皱了一下眉头,他或许政治属性不高,但军事指挥属性绝对是顶尖那一批,他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这味道太浓郁,哪怕捂着鼻子也能嗅到。

正自犹豫间,又是一名缇骑赶到,送上金陵谍报。

“李景隆发来的,说朝廷已经觉察到咱们的动静,如今已由五军府明令,调河南、福建、江西都司大军十五万开拔金陵。

另外,京营三十五万大军、直隶十万卫所兵也开始集结。

诸位,时不我待,再耽误下去,朝廷就要有六十万装备精良且身经百战的精锐王师开拔北上了。”

朱棣知道姚广孝说的是对的,他也怀疑这事有诈。

但他和姚广孝一样,有一种更加强烈的感觉。

那就是,正有一双无形的推手在背后推着他。

靖难一役,已是不打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