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玄幻 > 秦风小说 > 第1340章 清先生

秦风小说 第1340章 清先生

作者:弹指一壶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2-18 16:45:0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他们与陈天啸达成一致,事后情况有变,随时会从同盟变成对头,要致对方于死地,能捏住对方的把柄越多越好,秦风赞许地拉着萧令瑶嫩白的手指:“可还有?”

萧令瑶以手作笔在桌上写出那个地名,秦风先牢牢地记住了,这才听到她说道:“镇北军中的督军都他们杀了,换人顶替,兵役改革第一波,的确换下了镇北军的不少老兵。”

“此举其实也合理,上了年纪战斗力不强,换下去也好,只是换上来的都是些流民、灾民,不好管教,且中间有多少是奉命而来,陈天啸不信他们,全部扔去新兵营说是操练。”

“那些人进去后就没机会出来,今天到场的夫人中有一位正是负责新兵营的将领家眷,听她今日所讲,这些人就算出得了新兵营,怕也会被打发掉。”

夫人们说话,不会说得这么直白,大多隐晦,只是萧令瑶太懂军政,隐晦的词句在她耳中和白话无异,所谓打发,最坏的结果全员被杀,再不济就是故意扔给北漠成为俘虏。

“夫君,你猜与陈天啸合谋采矿分赃的会是什么人?”萧令瑶眨着眼,秦风好像看到许久不见的狐狸尾巴在她身后摆动。

“这么隐秘的事情这些夫人也会讲吗?”秦风有些怀疑,摇头道:“会不会有诈?”

萧令瑶的眼珠子骨碌碌地转,颇兴奋地说道:“是我猜的,我问北关看着商业不繁茂,到了严冬可怎么过,她们就兴奋起来了。”

有夫人说不是有大鲲买来的物资么,也有人说不要紧,镇北军多年来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只有一位姓方的夫人意犹未尽地提了一句——“有清先生在,苦不了咱们,妹妹若是在北关长留,就能看到北关的变化了。”

“清先生。”秦风品了品,眼睛亮起:“清先生,戚清河?”

萧令瑶说道:“能在北漠境内瞒天过海,能与陈天啸对话,那矿在北漠被挖,拉到北关来处置,换银的换银,加工的加工,再与戚清河平分,岂不妙哉,除却他,想不到第二人。”

这只是猜测,萧令瑶识趣,没在现场追问清先生到底是何人,只是一脸迷惑,大家看着她的呆样还一哄而笑,完全没放在心上。

独有她心中盘算,不时猜测,想要一探究竟,现在回来见到秦风,所有的思绪奔涌而出。

秦风刚才还在担心龙七的进度和举措,现在被萧令瑶的发现吸引,倒不那么焦灼了。

有意思,若真有这位清先生,他要真是戚清河本人,或是戚清河放在幕前的人物,北关的局势就十分好玩了:“说起来,北漠与东越对峙多年,但没怎么真对战过?”

“自陈天啸镇守北关起来,两国就达成了奇异的对峙局面,偶尔小打小闹,却从未真正引战,虽有死伤,但比起以前不值得一提,近些年来更是鲜少有摩擦。”

“不仅如此,两国的边关百姓还能私下交换商品,对这种情况两边都私下放水。”

萧令瑶说道:“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这种微妙的平衡局面,难不成是陈天啸与戚清河偷偷达成的默契,要是如此,我们与陈天啸合作,那戚清河……”ωωw.Bǐqυgétν

秦风原本瘫在椅前上,现在一下子坐直了:“这些都只是猜测,但他们真要是这个玩法,各自瞒着皇帝在边关小心运作,这事情可大了。”

“要是真的,陈天啸会对我们的计划作何反应,他若是再去找戚清河,会不会对我们有所影响?”萧令瑶说道:“我更担心的是,他们若真的私下有合作,互谋好处,恐怕……”

“戚清河如果也是和陈天啸一样的处境,宁愿见得海漠天下台?还是他想趁机也乱一把?自己登位?要是后者,若是陈天啸告密,或是戚清河有所猜疑,就麻烦了。”

龙七的情况本来就复杂,需得谨慎再谨慎,戚清河要也是心怀野心之人,他这一脚踩进去,事态会更复杂,龙七处在旋涡之中,本就在暗处,更难应付。

萧令瑶带回来的这个消息让秦风冷汗直流,心情更紧切了,两朝长久平安无事,两个皇帝看彼此不顺眼,一边是恨不得收回北关的萧佑,一边是试图倒吞的海漠天。

可两位守关大将要真是在暗中接洽,达成隐秘的合作,那真是有意思得很。

“蒋名此前与海漠天手底下的人接洽却招致陈天啸不满,先被冷置,后面因为想要碰杜将军才被杀,他接触的人必定不是戚清河的人,夫君,这些猜测要是真的怎么办?”

这话要是萧令瑶撒娇说出来的,秦风的心都能融掉,可惜,面前的娘子面色凝重,为自己抽丝剥茧得出来的结论心慌不已。

秦风摸了摸头,且不说那清先生到底是不是戚清河的人,两边守将有没有达成合作,就算达成,现在边关的情况如此,戚清河很难再被海漠天召回都城。

“戚清河只要呆在边关,对龙七的影响就不会太大,要是你的猜测是真的,龙七更不能走起义的路子,希望他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秦风说道:“各人有各命,争不来,输就是了。”

他主要是想到历史上的多次起义,起义的原因大多相同,不是赋税苛刻,就是遇到自然灾害,或是皇帝昏聩,百姓民不聊生,朝廷面对民间怨言,大多是压制为主。

越压制,越有反抗,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都是这样爆发的,起义者众,成功者却寡。

为何?

要么是带头人不行,起义或是一时兴起,没有长远打算,一旦成功后反而会贪图享受,开始腐化,这时候早就将早前的愿景抛到一边,不等反攻,自己就内部瓦解,典型于洪秀全。

此前的口号什么的只是起义的需要,等起义有所小成,仍没有大局观,这就是局限性。

起义的头头们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江山初有盲目就开始争权夺利,互相坑害,比如陈胜吴广,比如洪秀全与杨秀清,内部对峙不断,内耗不断。

起义难成还有个最根本的原因,拉下旧皇帝,新皇上位,如果没有让百姓感受到改朝换改找的好处,不过是换了个皇帝,对百姓来说有什么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