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四百二十六章 留的一条后路

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四百二十六章 留的一条后路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11-12 00:29:11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当初的事情,虽然让辽民们遭受了大劫,但随着将军光复辽东,终究已经过去。

而陕西的民乱,却是眼前的事。

不闻者不以为然,闻着落泪。

张工满眼通红,背过身擦拭起了泪水,杨春冷着脸,桂勇更是一脸的黯然。

他去过陕西多次,见多了那里的地狱场景,最能磨人性。

“臣自正月离家北上,出境二十里,见道旁刮*肉者如屠猪狗,不少避人,人视之亦不为怪。

于是毛骨懔懔。

又行半日,见老妪持一死儿,且烹且哭。

因问曰:‘既欲食之,何必哭?’妪曰:‘此吾儿,弃之且为人食,故宁自充腹耳。’

臣因此数日饮食不能甘,此时苟有济于死亡,直不顾顶踵矣。

乃入京之初,恶状犹横胸臆间。

越二三日,朋俦相聚,杯酌相呼,前事若忆若忘。

既而声歌诱耳,繁华夺目,昨日之痛心酸鼻者,竟漠然不相关矣。呜呼,臣饥人也,饥之情、饥之味皆其习见而亲尝者,犹且以渐远渐隔而忘之。

乃欲九天之上、万里之遥,以从来未见之情形,冀其不告而知、无

因而痛,不其难乎?”

这是太上皇当政时期的奏疏。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

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诸树惟榆树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其石名青叶,味腥而腻,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民有不甘于食石以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

有司亦不能禁治。

间有获者亦恬不知畏,且曰:‘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若为盗而死,犹得为饱鬼也。”

“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粪场一处,每晨必弃二、三婴儿于其中,有涕泣者,有叫号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

至次晨则所弃之子已无一生,而又有弃之者矣。

“更可异者,童穉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更无踪影......

而*人之人亦不数日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

于是,死者枕藉,臭气薰天。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用以掩其遗骸。

臣来之时,已满三坑有余,而数里以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几矣。小县如此,大县可知;一处如此,他处可知。……

然臣犹有说焉。国初每十户编为一甲,十甲编为一里。今之里甲寥落,户口萧条,已不复如其初矣。

况当九死一生之际,即不蠲不减,民亦有呼之而不应者。

官司束于功令之严,不得不严为催科。如一户止有一二人,势必令此一二人而赔一户之钱粮;

一甲止有一二户,势必令此一二户而赔一甲之钱粮。

等而上之,一里一县无不皆然。

则见在之民止有抱恨而逃,飘流异地,栖泊无依,恒产既亡,怀资易尽,梦断乡关之路,魂消沟壑之填,又安得不相率而为盗者乎!

此处逃亡于彼,彼处复逃之于此,转相逃则转相为盗。此盗之所以遍秦中也。”

这是皇帝当政时,地方官员的奏疏。

太多太多此类的记载,三人只能从中挑选几篇而已,收录了起来。

接着。

几人又开始收录,朝廷是如何应对的。

“加征三饷。”

“来年开春,民自散去。”

“在苦百姓一年矣。”

……

几十年的灾情,直到今年,地方官府才有了措施,朝廷也只发遣了十万两银子赈灾。

“够了。”

张工放下了笔。

这篇记载了流民军为何起义的文章,他看来已经足够了。

“那就送去给将军过目吧,将军如没有异议,那我们就下发学堂,所有军学生都需要学习。”

杨春同意了张工的话。

~~~~~~

北镇。

李长松带着亲信们,悄然的踏上南下的行程。

他就是唐清安等的客人。

一行人抵达了西宁堡。

这里原来本属于北镇的管辖,但是李长松让给了金江镇。

西宁堡北控双台子河,下携大宁河,遏制了辽东和辽西两地之间的走廊。

是兵家必占之地。

无论是辽东还是辽西,谁占了西宁堡,谁就占了有利的地势,进可攻退可守。

望着西宁堡的墙垛,李长松神色复杂。

他当然不愿意让出西宁堡,可是形式不由人,面对忠顺王的欺压,只能选择联手金江镇。

西宁堡早已有人等候,接到了李长松一行人,亲自带去海州。

李长松是北镇节度使,如果传出去他悄悄见了金江节度使,必定引发朝廷的轩然大波。

平辽侯有底气应对朝廷的发难,锦乡侯府可没有这份底气。

所以进入海州城时,李长松坐在马车中,极其的低调,不引外人的主意。

一直到了一处院落,唐清安带着谢友成等人,亲自在院落中迎接对方。

“祝贺平辽侯立下不世之功业,收复全辽,相信朝廷的奖励,不日就会下达。”

李长松从马车上下来,主动的上前笑道。

“李节度一路辛苦了。”

唐清安一脸的笑意。

说实话。

他虽然打败了蛮族,收复了辽东,可也让自己很为难,相信朝廷也很为难。

当前,自己是不会离开辽东去京城的。

朝廷也知道他定然不会去京城。

他已经是侯爵,以如今的功绩,世袭不世袭先不提,怎么也得升为公爵。

到了这一步。

没有了战事的借口,于情于理,他都得去朝廷一趟。

可是。

他不会去。

哪怕。

朝廷赏他公爵,他却不入京面圣,朝廷的威严放在哪里?又置皇帝的脸面于何地?

相信不光自己很苦恼,朝廷也很苦恼。

他不想和朝廷撕破脸,朝廷现在有没有底气和他撕破脸,他相信暂时还是没有的。

只是。

朝廷必定要赏,而赏之后,他必定要入京。

此事如果处置的不好,就是逼着朝廷撕破脸了,可惜又无法解决。

提拔为侯爵的时候,因为蛮族势强,无法轻易离开,又有太上皇和皇上的斗争,他还能找到算是理由的理由。

李长松随平辽侯入大厅,落座后,暗自观察平辽侯的神色。

在院中。

他那句话可不是随意说的。

明眼人都能看出目前双方的僵局,平辽侯的态度,以及他会采取什么手段,都是众人猜测的事情。

唐清安知道李长松的来意。

随着金江镇大败了蛮族,虎踞辽东,作为北镇节度使,李长松当然更为关心邻居的想法。

这也是两人悄然见面的原因。

“朝廷的奖赏如何,我始终是大周的平辽侯,金江镇也是高举大周的旗帜。

只是国内宵小太多,敌视我的人也很多,就连辽西不也有个忠顺王,哈哈哈。”

唐清安笑道。

李长松却笑不出来。

北镇城破,至今未修葺完整,兵也不足,才八千人,还有朝廷新派的三千军,被忠顺王扣住了,连防御都办不到。

如果金江军造反,北镇首当其冲,必然无法对抗。

忠顺王有辽西走廊的地利,手中有四万余兵,加上岳讬和硕讬两位蛮族贝勒,以及他们的数千蛮兵。

还有从澳门购买的十余门红夷大炮,皆布置在宁远城,连锦州都没有大动干戈。

背靠山海关,北边是山,右边是海。

可见忠顺王的想法。

以宁远城扼守辽西走廊,背靠山海关,对抗如果造反的金江军。

胜负未知。

但是北镇肯定是保不住的。

所以李长松不希望平辽侯造反。

更何况他的妹妹,嫁给了平辽侯的结拜二弟,金江军总兵刘承敏,有这层的关系在,他更希望金江镇保持现状。

使者的话,他无法放心,必须要亲自见平辽侯。

“国内民乱已平,注意力必定会更多的放在辽东上面,平辽侯以后面对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心里可有准备?”

听到李长松的试探,唐清安不以为意。

几十年积攒下来的民怨和民乱,哪里是那么好平的。

国富必然政兴。

政兴必然人和。

如果大周有余粮,也不会有蛮族的叛乱,也不会有陕西的民乱。

历史上的大明。

有张居正的改革,为大明续命,大周没有张居正,没有改革,如何政兴?

既然政不兴,则必定国穷。

了解目前收集的事物,结合自己心中的借鉴,加上自己的想法,唐清安不认为大周能平复民乱。

至少。

三五年内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他为何先试探布局日本的原因。

民乱会不会推翻大周,他不敢妄下结论,但是趁这三五年的时光,至少接触到德川忠长。

支持他自保,对抗他的二哥,不让日本幕府权势稳定。

至于自己。

唐清安当然是惜命的。

如果大周真的政兴人和,富强了起来,那肯定不是自己能打败的对手,徒然入关只会糜烂国家局面。

所以他才要开拓海外,如果万一打不败大周,就是跟自己留了条后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