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首辅 > 第122章 倚老卖老

首辅 第122章 倚老卖老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3-20 18:13:00 来源:言情小说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两世为人,这还是陆远生平第一次面对面见到严嵩这种级别的官员。

这身份放后世也就只能在电视上能看到。

而今天,自己竟然和严嵩坐在一间屋子内开会。

这也算出息了不是?

这堂会来的人不少,在南京的除了六部九卿悉数到齐之外,就连各部的左右侍郎、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大理寺少卿这些各中直机关副手也全部参加,再加上一个应天巡抚的孙世祐,乌泱泱四五十号人坐满了整个文渊阁。

会开的虽然不小,但并没有负责记录的通政使司官员,因此严格来说不叫开会,更多只是严嵩来和南京官员们碰个头、见见面、聊聊闲天。

“今天。”

当严嵩开口的一瞬间,整个文渊阁内便安静的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便齐刷刷看向严嵩以示尊敬。

“老夫来到南京,为的是两件皇上交代的差事,圣命催的紧,因此没有提前照会南京各位同僚,还望大家不要介怀。”

这时候不会有人蹦出来客气两句,依旧聚精会神听着严嵩继续向下说。

“第一事,浙直总督衙门上了本,言及双屿一战不利,退浙休整,致使倭患复起荼毒漳州,老夫来,便是要去浙江见张经,诫勉整军。”

“第二事,俺答部已被击退,朝廷立戎政府、加设蓟辽总督、整备九边重镇,不使六月之祸再演,时河北遭虏略尽,国贫家蔽,值此危难之时,是你们南京户部侍郎陆远送来了钱粮衣物解了朝廷燃眉之急,救了河北百万黎庶,皇上命老夫来南京,嘉赏陆侍郎。”

聊天正式开始,严嵩开口说出了此次来南京的原因、点明主旨。

一是诫勉张经、二是嘉赏陆远。

虽说是这么两件事,但在这里只是做一个道明来由的用处,并不是说严嵩有要和南京这些人商量讨论的意思。

严嵩身为首辅,掌握谈话的绝对节奏,却从一开始先给陆远挖了坑。

强调突出陆远一个人的功劳,还惊动嘉靖皇帝特命他这个首辅亲自跑来嘉赏,南京九卿听了这话,心里会不会不得劲?

“陆侍郎。”

陆远在张润身后站起作揖:“下官在。”

“接旨吧。”

眼见严嵩取出一道圣旨来,陆远忙走出,伏拜叩首:“臣陆远,叩聆圣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卿远,庚戌突变,尔得预期朝廷之艰难在前、顾念民生之窘困在后,在南思北、可谓诠臣子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纯贞宝器、干济梁栋,深悦朕躬,

乃特命严嵩为朕亲使,嘉言勉励,望卿不负朕望,慷以才学、慨以治行,今加授卿翰林学士,仍任南京户部侍郎事,赠尔妻陆施氏三品夫人诰命、荫尔子平安正七品叙,年至舞勺可免试入监读书,钦至。”

严嵩宣读完嘉靖圣旨,笑而不言。

而堂内百官已是纷纷低声惊呼,望着陆远眼热嫉妒。

这是一人之功,荫了满门殊荣啊。

外官加翰林学士衔在大明朝的例子极少,严嵩当年算是一个,他是在任北京礼部尚书时加的翰林学士衔。

这个加衔意味着陆远即使是在南京为官,但也算是回到翰林院洗浊了。

以后等陆远入阁的时候,他就不能再算是地方上历练的浊官,而是顶着翰林学士衔的清流,扫平了入阁之前的最后一重阻碍。

正三品侍郎加赠正妻诰命倒不算多稀少,但一般都是资历比较深,在任上干满九年三次京察考评都没问题的情况下,由吏部报内阁,再由内阁代请圣准后降旨加赠。

像陆远这种才干了不满一年侍郎就给自己媳妇弄到正三品诰命的,没有!

当然这不过是熬资历,不算什么金贵,最金贵的是最后的荫叙。

陆远这个当爹的荫,让陆平安这个儿子有了正七品的叙,还获免科举,十五六岁的时候可以直接入国子监读书。

什么叫荫叙,就是如果陆远这个殊荣不被免除的话,将来陆平安不需要任何功名,可以直接从吏部获得一个正七品的官缺!

荫叙降四等,正三品荫叙正七品。

像严嵩当年是正一品,所以荫给严世藩的就是正五品的尚宝司少卿叙。

严世藩同样是免科举,直接就是国子监生。

荫叙才是大明朝最稀罕的殊荣。

父为官、子为官、代代相承传续,正是科举制度诞生前门阀独有的高贵。

这是一手捧杀啊。

陆远已经能感到自己后背几乎要被无数炽烈的目光灼透,但还是先叩了头。

“臣叩谢圣恩,领旨。”

严嵩于是走下来,从侧方扶起陆远:“陆侍郎,快免礼吧。”

扶起来后还对着陆远浅揖还了一礼。

他和陆远的品轶没有差出四品以上,只是因为代传圣谕陆远才向他叩头,因此圣谕宣读完,严嵩需要还礼。

陆远受了礼拿着圣旨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挺胸抬头面容平静,但却和对面的潘潢交流了眼神。

后者于是开了口。

“陆侍郎这一次为皇上、为朝廷立了功,得此恩赏我们南京众同僚亦是与有荣焉,皇上恩泽浩荡,也让我等为人臣者,心悦诚服。”

“没错。”

万镗附议了一句:“皇上圣明灼照万方,谁有功谁有过简在帝心,我辈更要精诚一心,治行王化,如此便也有机会同陆侍郎一样,得有封妻荫子的那日。”

这二人齐开口算是顶和了严嵩,也让许多官员清明了心神。

与有荣焉,便是陆远吃了肉,可大家伙也都跟着喝了汤,你们不要因此心生嫉羡。

精诚一心就是要团结,治行王化就是坚持现有政策不动摇,才能有机会继续为大家争取陆远这种福利。

严嵩见第一招分化攻心战术没能成功,也是看了一眼陆远,浑浊的老眼掠过讶异。

这陆远,到底是干了什么事,能让南京这些人如此待他。

心甘情愿拿钱粮为其嫁衣?

既然搞不明白,那就接着向下聊。

“圣谕老夫代宣完了,大家不用再拘谨,放松些。”

严嵩呵呵一笑间便转了话头,目视万镗言道:“仕鸣,咱们俩得有快十五年不见了吧。”

“阁老好记性。”

万镗答话道:“嘉靖十五年,阁老自南京改任北京礼部尚书后,下官便再无缘当面聆听阁老教诲了。”

“真快啊,十五年弹指一挥间,韶华顿去无踪。”严嵩就像一个退休老大爷般感慨聊着:“那时候仕鸣你多年轻啊,现在也是半头华发。

记得嘉靖十一年的时候伱做顺天府尹,一身正气凛然,不知道劾了京师多少王公贵胄,使京师内外一片朗朗,无数王公见你如见青天白日,畏畏不敢直视啊。”

万镗答话道:“是的,那一年阁老是南京吏部尚书,也是阁老您识拔,将下官带到了南京任都察院的副都御史,掌监劾南京百官之事。”

“事实证明老夫的眼光没有看错人,自打仕鸣来到南京,南京吏治为之一清,老夫这个吏部尚书也好做了许多。忆往昔,峥嵘岁月犹在眼前,看今朝,早已物是人非。”

严嵩感慨万千:“如今老夫已近七旬、仕鸣也六十有二了吧,都无当年英姿锐气,老夫忝居首揆,却已无力再整顿吏治了。”

分化战术不好用,严嵩又开始用上了官场经典技能。

倚老卖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