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首辅 > 第212章 刺韩案的真相(月票加更1120)

首辅 第212章 刺韩案的真相(月票加更1120)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13 18:30:01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212章 刺韩案的真相(月票加更11/20)

陆远为什么要安排人刺杀自己,这件事还要从嘉靖下圣旨决定在六省推行考成法那日说起。

从那个时候开始陆远就知道嘉靖要亲自下场对付自己了,但是嘉靖的手段到底会是什么,陆远猜不到,也没有绝对把握应对。

人的名、树的影,陆远对嘉靖的认知就是一个标签。

权谋大师。

陆远知道自己应该早做谋划,可嘉靖只出了一招,自己也没必要就惊慌失措,因此只能沉住气的等待着。

赶在这个时候,杨旦死了,南京百官参加了杨旦的葬礼。

在葬礼的过程中,陆远干了这么一件事。

他带着杨寅秋这个小家伙来到万镗等人面前,并在众人的见证下,认下杨寅秋作为自己的义子干儿。

这是陆远对杨旦的承诺,是他俩之间的事,为什么陆远非要做给大家伙看呢。

这是一种态度。

我陆远和杨旦私交并不深厚,但是杨旦生前很看好我陆远,并且支持过我,所以我陆远知恩图报,并且兑现对杨旦的承诺,杨寅秋这个孩子虽然不是杨旦的子孙,只是杨士奇的后代,是杨士奇的后人托付给杨旦,杨旦又托付给的陆远,绕了这么几圈可我陆远一样会照顾。

认杨寅秋做义子干儿,杨寅秋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万镗等人感慨陆远的厚道和仗义。

为什么要展露出这种态度,就是为了团结。

陆远不知道嘉靖会怎么对付自己,但自己一个人对抗嘉靖肯定是不现实,所以要团结。

先展示自己的厚道和仗义,后面才好做谋划应对。

但这个时候这些人因为杨旦的病亡,加上岁数也都很大了,因此伤春悲秋感同身受,失去了进取的锐气,让陆远心生不妙。

如果这些人不愿意支持自己或者说开始思考后路,想着明哲保身怎么办?

恰在这个时候,谭振鹄来了,带来了浙直总督衙门的捷报,张经收复了双屿岛,赶跑了汪直。

没了双屿这个最重要的海上据点,汪直的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外患扫平之后,留给嘉靖的就是安内,嘉靖皇帝可以全身心的处理国内政局的不安定分子了。

陆远心头警铃大作。

偏生这一刻,韩邦奇做了这么一件事。

他说。

“报捷、快报捷,速往北京报捷!”

这是很平常的一句话,可是陆远却在当时就看向了韩邦奇,凝视。

韩邦奇不对劲了。

之前吴嘉大捷的时候,韩邦奇是什么态度。

那一日韩邦奇的态度是第一时间问陆远的意见,那个时候陆远还没有被确定成为江南党魁,只是作为党魁的预选人,可韩邦奇依旧很尊重或者说他本身就是支持陆远做党魁的,所以他询问陆远的意见。

最后也是一切按照陆远的态度和意见来向北京写捷报。

可杨旦丧礼这一天,韩邦奇却突然越过了陆远,以自己兵部尚书的身份要求谭振鹄立刻向北京报捷。

这是急着邀功啊。

那一刻陆远的心中起了杀心!

江南一盘棋,哪里是你现在想抽身离开就离开的。

分银子的时候你没少拿,现在突然就想着安稳着陆,不想继续和皇权对抗了。

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

可再三的犹豫思考之后,陆远又放弃了刺杀韩邦奇的打算,转而想到了另一种办法。

于是陆远借着致祭词的机会安排人手刺杀自己。

前文提过,陆远没事的时候会去拜访杨旦,因此杨旦家中附近的一切陆远早已心知肚明,他这个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来拜访杨旦,杨旦家附近住着的这些官员哪一个不想和陆远亲近一番。

吴修德这个举人更不用多提。

杨旦丧礼当日,陆远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问吴修德借了他家阁楼一用,吴修德不明所以哪有拒绝的道理,当然是欣然允下。

于是一出自导自演的刺杀大戏展开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陆远穿上了软甲,还让行刺的剑十七的准备了一把十几年前的旧式弩机,所以说天下的事无巧不成书,陆远也没想到吴修德闺女的阁楼内竟然会有这种旧式弩机。

剑十七只需要刺杀后塞给吴修德一枚严嵩府邸的身份腰牌就行。

后面的事不用吴修德操心,陆远自有办法能保他一家的命,但若是乱说话,一定全家死光。

这时候,陆远已经做好了被刺杀的准备。

一旦自己被刺杀,那么矛头就会被直接引向严嵩。

这是陆远的第一步打算,先将严嵩拉下水。

无论嘉靖打算怎么对付自己,无外乎就是两种。

一种是捧杀,立刻将自己调离南京,往北京入阁。

然后暗中操作,使得陆远和江南政治集团割裂,如此失去了背靠江南政治集团的根基,那么陆远在北京就是无根浮萍,只能如履薄冰、胆战度日。

第二种则是摆明车马,利用严嵩为刀,来和自己党同伐异,互相找罪证,请国法除掉。

所以无论是哪一种,严嵩都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他是内阁首辅,谁能忽略他。

先将严嵩拉下水,引导着将‘刺陆案’的矛头对向严嵩,陆远就能安排江南士林合词上疏将严嵩逼到不得不暂时辞职的状态。

严嵩绝不会甘心就此离开朝堂,所以严嵩会拼命的自证清白,那么可以预料的,严嵩的唯一应对就是彻查此案。

这个时候,嘉靖对付陆远的第一种手段就不可能实现了。

严嵩自己就会拒绝让陆远入阁。

让陆远入阁,以宰执身份查案,那还不坐实他严嵩刺陆案主谋的身份,为求自保活命,严嵩就会和嘉靖对着干。

而第二种手段也不得不延缓,没了严嵩,嘉靖会暂时性失去一把党争的宝剑,他也只能先查清案件,将严嵩官复原职再行动作。

陆远没有上帝视角,暂时看不透嘉靖的全盘打算,也不清楚嘉靖的真实目的,只基于自己视角下了解到、收集到信息来做妥善应对。

事情到这一步是刚刚好。

只是让陆远没有想到的一点则是,韩邦奇竟然也被刺杀了。

谁刺杀的韩邦奇陆远不清楚,也没心思去查,只能说韩邦奇被杀,算是歪打正着。

这一下,案子更加错综复杂,查案的难度成倍增加。

严嵩想要一时半会官复原职已然是不现实的事情,相应的,嘉靖的精力也势必然要被案子牵制住,无法全力在继续对付陆远,毕竟还有个迫切想要复职的严嵩在他身边折腾呢。

案子一日不查清,严嵩一日无法复职。

所以严嵩能放过嘉靖吗?

当然是安排严党的手下抓紧催促皇帝查案了。

陆远要为自己争取足够的时间。

要抢在案子查明之前,将江南派系完全拧成一股绳。

到时候以地方利益集团的强大倒逼皇权。

以后就算你嘉靖亲自下场来对付我陆远,咱俩也无非就是见招拆招,一边斗争一边妥协。

如此,陆远便有信心安身立命。

这个自信是绝对的。

因为嘉靖永远比不上陆远一点。

那就是嘉靖不会搞钱只会花钱。

而陆远最擅长的恰恰就是搞钱或者说是做蛋糕。

蛋糕越做越大,分吃的人越来越多,则支持陆远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最终就是尾大不掉,君权和相权并轨同在。

当谁也无法通过斗争除掉对手的时候,那么斗争的尽头就一定是妥协。

一个以双方互相退让、相互交融合作为最终结果的完美结局。

没有任何一个成熟的政客会接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事。

嘉靖不会、陆远更不会。

这就是刺陆案,如今刺韩案所诞生的政治动机以及对未来大明朝发展的政治影响。

如今事态之发展已成必然,嘉靖代表的皇权、严嵩代表的相权、陆远代表的地方政党三方已然完全交织在这个案子中,谁也抽身不得。

陆远的谋划成功了。

陆远觉得,几百年后的大学政治或者历史课中,大明朝的刺韩案大概会被人拿出来反复说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