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从曹贼开始的无限战争 > 第304章 寿春之战

从曹贼开始的无限战争 第304章 寿春之战

作者:捂中生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28 14:47:40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第304章寿春之战

当董璜正在大战韩王宫的时候,一场更加血腥的大战在淮南大地上上演。

为了拯救芍陂的粮食,春申君——或者说是黄国的君主黄王,不得不领兵与从西面突袭而来的楚军精锐决战。

占据芍陂附近的楚军主力共有能够组成军阵的八阶精锐二十五万,其中有十万是精锐中的精锐——王卒。

正军也就罢了,春申君丝毫不惧,但是那十万王卒却由不得春申君不小心应对。

王卒是楚国举国之力培养出来的镇国精锐,总体实力比正军还要高一个档次,轻易不会出动,但是这次,楚国显然已经等不及了。

为了保证能够顺利击败这支部队,春申君不仅集中了大部分能够组成军阵的精锐,甚至连各个封君的精锐都抽调了过来充当炮灰;

同时为了防止楚军从淮河强行渡河,春申君也做了有效布置,不仅让心腹朱英亲自把守,还向大虞军求援,要求大虞军协防淮水。

大虞军自然明白,这其实是春申君故意拉大虞军下水,如果大虞军不帮忙,春申君极有可能独木难支,被楚君两面夹击,进而大败。

春申君料定了大虞军不可能看着他轻易战败。

事实也正是如此,大虞希望春申君能够多牵制楚军,最好能够与楚军两败俱伤,这次,大虞军不得不接受了春申君的绑架。

楚国最拿得出手的将领,竟然是一个野心勃勃屡败屡战的李园。

“各自为战?有意思!”

春申君果断指挥十五万主力与熊锐所部撞在了一起。

当然,春申君一方的很多辅兵也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斗志,和楚国的辅兵展开了菜鸡互啄一般的战斗。

事实也正如春申君所预料的那样,个体实力明显比春申君精锐还要高一筹的楚军王卒,在熊锐的领导下所组成的军阵发挥出来的战斗力,竟然跟春申君领导下的士兵军阵的战斗力相仿,双方竟然打出了差不多一比一的交换比。

更令春申君没有想到的是,就连被他所忽视的楚军辅兵竟然也一个个疯了一般,悍不畏死的冲向了春申君所部。

结果现在春申君已经叛国当了黄王,项燕也因为反间计如今成了大虞军的重要将领。

大虞军大将黄忠亲率十万精锐从未被楚军封锁的淮水中游渡河,赶往寿春支援。同时,大虞军水军也开始加紧水中作业,清理河道,作出再次截断淮水寿春段河面的架势。

经过一天的试探,春申君于翌日拂晓对熊锐军左翼营垒发动猛攻。

“那就决战吧!”

春申君全然不惧。

按照春申君的想法,这个时候的熊锐就应该派出援军支援了,他也做好了趁势逆击熊锐军主力的打算。

春申君倒是丝毫不惧。

而在楚军的王卒中军之中,春申君还发现了一队巫,这些巫口中念念有词,每隔一炷香的功夫,就会有一个用削尖了的龙骨匕首自杀。

熊锐名声不显,不过却长期在王卒之中担任将领,备受楚王信任,这次被没有什么大将的楚王派了出来。

王卒的确精锐,是楚国当之无愧的最强军,一共也不过二十万而已,但是没有强力武将啊,如果将领和王卒军阵相性低、能力又差,那军队再强又有什么用呢!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在巫们的持续自杀之下,楚王卒的军阵气势不仅不降,反而缓缓提升,体力也没有明显的下降,以至于在与春申君精锐的决战中,竟然渐渐有了占据上风的征兆。。

楚军的中军王卒更是仿佛摒除了一切杂念一般,一门心思往前冲,完全不畏生死。

春申君轻笑一声。

他要直接压上主力打一场没有有效指挥的大会战。

春申君与熊锐甫一交手,春申君就发现熊锐的指挥能力不足。

带领楚军灭掉鲁国、也打赢过秦国的春申君,其实已经是楚国最优秀的将领了,而项燕算是楚国壮年派的中坚,除了他们外,楚国的确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将领,就算是秦国王龁、杨端和、桓齮那种级别的将领都没有。

这可是几十万八阶精锐的大战,随便混上点儿战功那都得赚的盆满钵满。要是再多捡漏杀一些八阶强兵,那更是爽歪歪。

当然了,熊锐或许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人数到了几十万的会战,就算是春申君也不可能有效指挥各处,最终各处战场的情况,还得看双方临阵将领的水平,而双方的将领基本都是楚国将领出身,都是一样烂!

熊锐知道自己不是指挥大军团作战的料,所以他直接放弃了对左大营、右大营以及后营的具体指挥,只负责指挥麾下的十万王卒。

然而,春申君没有料到的是,熊锐压根就不管左翼死活,直接中军王卒全军压上,直逼春申君中军;与此同时,楚军的右翼也动了,竟是也不管其他两翼与大营防御,直逼春申君左翼。

军中无大将,也是楚国最大的痛。

他想要靠强大的王卒正面冲阵来决战。

然而,楚军虽然没有援助左翼,但楚军左翼却展现出非凡的韧性,就算是被攻破了五座壁垒了,也仍旧在坚守。

春申君的对手这次不再是李园,而是王室出身的将领熊锐。

楚考烈王也很无奈。

熊锐根本就无法有效指挥二十五万精锐和二十万辅兵组成的大军,他甚至连十万王卒指挥起来都很吃力。绵延数十里地的七十多座大营,彼此之间的协调也有极大的问题。

春申君所不知道的是,这是双方的战争代行者发了狠。

在这样的背景下,春申君与西部楚军的决战很快打响。

不过,楚军的顽强却是超乎了春申君的想象。

果不其然,战斗开始了不到一个时辰,春申君就连破楚军左翼三座壁垒,杀了楚军七八個将校。

春申君本来想先进攻楚军左翼,楚军来援就进行分割包围;楚国如果不来援,则干脆一一击破。

左翼是楚军最薄弱之处,这里的军队军阵稀疏平常,人员也不甚精锐。

尽管看上去是打烂仗,但事实上,这却是熊锐最好的选择——前提是这十万王卒有着足够的战斗力、组织度、士气和韧性,否则很容易被侧翼的崩溃所影响,甚至有可能陷入包围而崩溃。

熊锐就是要打烂账,通过扩大战场,把春申君的指挥优势降到最低,从而把春申君的军队尽可能拖到和楚军一样的水平上,再以丰富的低水平经验击败春申君。

他已经看出门道来了。

战争代行者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面对楚王卒出乎意料的顽强,正面一时无法击溃楚军的春申君只能够延续之前的策略,下令先击溃楚军左翼,然后再对楚王卒进行分割包围。

在春申君主力与熊锐所部鏖战的时候,果然不出春申君所料,楚军强渡淮水了。

春申君所没有想到的是,强渡淮水的楚军竟然也是王卒,而且是由楚王亲自率领。

要知道,楚国一共也不过二十万王卒罢了,也就是说,这次楚王真的是空国来攻。

更可怕的则是这支王卒的实力。

不同于熊锐所率领的都是八阶强者的王卒,楚王亲自率领的这支部队,其中的三分之一有着九阶的实力,中高层将领人均神话一阶,甚至不乏神话二阶,剩下的也基本是八阶巅峰。

哪怕只是九阶初,在军阵的加成下也能够加成到九阶中期,乃至九阶巅峰!部分在加成下甚至能够达到神话一阶。八阶巅峰的王卒在军阵的加成下,也能够达到九阶。

况且这支部队,还装备了楚国最精良的铠甲、武器,战斗力可想而知。

楚国自鄢郢之战大败被迫迁都陈都后,就疯狂搜集楚国东方的军队,得十余万人。

“楚王收东地兵,得十馀万,复西取江南十五邑。”

楚考烈王所率领的这十万精锐王卒,正是楚国鄢郢之战后,举全国之力集结的十万最精锐的军队的后代,部分中坚甚至就是当年参加过楚襄王西出从秦国手中夺回十五座城邑的强兵。

他们是楚王手中最后的王牌。

这次楚王亲率这支部队出动,自然是要决定拼命了。

事实上,楚王就算是再愚钝,也该意识到不拼命不行了,再不拼命,楚国真的要亡了。

江南之地丢了也就罢了,淮南膏腴之地再夺不回来,财政的崩溃、粮草的不足,就足以拖垮楚军。

在楚考烈王的亲自督战之下,楚国最后的精锐气势如虹的冲过浮桥。

早有准备的朱英黄忠联军,结成箭阵对渡河的楚军发动了饱和攻击。

楚军虽然结成军阵,又兼有大盾,但在狭长的浮桥地带还是损失惨重。

然而,楚军的悍不畏死也超乎了联军的想象,前前后后楚军白白战死了上万人之后,终于和联军短兵相接。

愤怒的楚军向春申君所部展示了什么叫做英勇无畏、悍不畏死!

事实上,只要君王不惜命,这个世界上任何一国的军队都能够爆发出很不错的战斗力。

在楚军王卒的爆发下,十八万联军竟然被不到三万人的楚国先头部队打的节节败退。

黄忠瞅准时机瞄准楚王一箭射出,然而百发百中的箭矢在途径楚王的军阵时,却仿佛射入了一团粘滞的液体之中,速度与威力都是锐减,最终虽然射中了楚王,却没有造成致命伤。

黄忠还想再射,却发现楚王已经被层层大盾保护了起来。而见到楚王受伤,楚军在愤怒之下,竟然爆发出了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黄忠倒是还想点射楚军将领,但很显然,楚军将领早就学乖了,以至于黄忠一时半会都没能找到几个射杀。

面对呈现出绝对碾压实力的王卒,哪怕朱英的指挥没有失误,哪怕黄忠也竭尽全力,不仅让九万空间兵顶上去,军阵部队更是压在了一线,但也于事无补。

朱英所部首先崩溃,朱英弃军而逃。

黄忠所部的九万八阶空间兵也是几乎肉眼可见的成建制被打崩。

黄忠所部独木难支。

黄忠只能够壮士断腕,让空间兵断后,自己带领军阵部队战略转移。

结果黄忠一走,空间兵也很快就全线崩溃。

朱英和黄忠所部一败,春申君便腹背受敌。

当时的春申君其实已经击溃了楚军的左翼,楚军的右翼也被压制,春申君所部甚至从侧翼攻入了楚军中军营垒,就快要完成对楚军王卒的包围。

但熊锐所部王卒的坚韧程度也超乎了春申君的想象,他的正面军阵几乎要被熊锐所部击穿。

春申君得到黄忠带来的情报,也只能够放弃围歼楚王卒的机会,同样壮士断腕缠住楚军后,指挥大部队后撤,想要退保寿春。

但几十万人的战场,想要撤退哪能那么容易。

最终得到消息跟着春申君撤退的部队也不过十余万人。

雪上加霜的是,当春申君和黄忠所部撤退到寿春城的时候,春申君的心腹何宁不知何时早已退到了寿春城中,紧闭城门不许春申君入城。

毫无疑问,何宁不知何时已经联络了不少战争代行者乃至春申君的门客,做好了战事不利就背叛的准备。

无法进城,而熊锐和楚王的追兵也很快追了过来,丧家之犬的春申君所部再次大败,只能向巢湖城方向撤退。

而在撤退的过程中,春申君再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背叛。

先是那些封君们纷纷跳反,接着春申君的门客们竟然也有大半选择了背叛,先一步弃军而逃的朱英更是不知所踪。

春申君此人,虽然不论军事还是民政上的能力都不错,但却没有识人之明,他的门客虽然有三千之巨,但却多逞强好斗,奢侈浮华,真正有才能、够侠义的却没有几个,最出色的也就是朱英和李园,而李园还是一个背叛者,朱英则是个朱跑跑。

历史上,在楚考烈王快要死的时候,朱英提醒春申君小心李园,结果春申君不听,朱英便逃走了;之后春申君被李园杀死,但是春申君的三千门客,包括朱英,竟然没有一个人想要为春申君报仇,这在春秋战国时代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春秋战国时代,因为一句话一个承诺就慨然赴死的大有人在,君主被杀,门客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为君主复仇才对。

像是智伯瑶的门客豫让,在智瑶被杀后,为了向赵襄子复仇,多次刺杀赵襄子,甚至不惜身上涂生漆、吞炭火以改变容貌、声音来找机会复仇。复仇失败被抓后,豫让求来赵襄子的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尔后伏剑自杀。

这种侠义之风甚至一直延续到了汉代乃至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的典韦、夏侯惇、徐庶等人,都曾有过为人复仇的经历。

但春申君的门客……不仅没有为他复仇的,反而还有弑主的。

只能说,春申君这个人,在某些方面真的是大有问题。

春申君的惨败,超出了大虞军的意料。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虞军低估了王卒军阵的可怕。

在楚考烈王带领下的那支王卒,绝对要比现阶段项燕的“风林火山”军阵还要可怕!

当然了,这两年多,楚军一直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也是导致这场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说到底,大虞军上下都有些轻敌了,觉得再加上黄忠的十万人,怎么也不至于惨败,最坏也能够死守寿春。

到时候,再利用秘密调回来的五百鲛鲨先截断浮桥,然后强行清理河道,截断淮水,就能够将楚军主力围死在寿春附近。

结果没想到,楚军会这么猛。

黄忠带着一万能够初步组成军阵的部队和九万空间兵,外加朱英的十万军阵部队,竟然被三万人正面打崩了。

尽管朱英的弃军而逃和黄忠不愿意拿着一万自然人精锐血拼也是重要的原因,但败了就是败了。

事实上,在楚军三万王卒过河之后,淮水水军指挥官陆逊是有机会命令鲛鲨不惜一切代价破坏浮桥的。但是陆逊忍住了,因为他已经看出联军连这三万人都打不过。

既然如此,这个秘密武器就先留一留。

反正只要楚国没有击败大虞水军的力量,那么楚国在淮南就永远处于战略被动,大虞军还是随时能够利用水军和淮水天险,再次分割战场。

当然,请罪还是要请罪的。

黄忠和陆逊的请罪折很快呈到了内阁,因为董璜在韩国挂鸡,国事都委于内阁和贾诩,所以贾诩还专门开了个会。

战败自然要受罚,不过这得等董璜来做决定,其实内阁对这次的战败倒不觉得是黄忠的错,主要是大家都没有想到楚国的王卒会这么猛,几乎都是降维打击了。

黄忠败得不冤,而且还试探除了楚国真正的底牌,也算有功。

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是别人领兵,也不可能赢。

“要是魏齐联军和楚军决战就好了,但是得防备秦国。”

贾诩没头没尾的说道。

但内阁成员却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贾诩又想要乱武了。

贾诩升阶后,乱武变成了更加强力的结界,不仅面积更大,困住的人更多,还可以最大限度放大结界内各方势力的敌意,激发他们的杀意。

如果楚、魏、齐三方精锐决战的时候,被贾诩困在了结界中,那么楚国王卒就算是赢了,也是惨胜。

唯一的问题是,万一魏国被削弱的厉害,秦国伐魏的话,魏国恐怕抵挡不住,而韩国虽然就是大虞的一部分,但国力在那里,恐怕也难以帮上大忙。

说到底,三晋早已经被秦国打残了。

韩国就算有了典韦程昱郭嘉,也仍旧连自保都很勉强,赵国现在也是半死不活,魏国全靠信陵君续了一波命。

如果这次魏国损失过大,魏国可真就挡不住秦国了。

秦国,才是大虞最大的敌人。

战国是一盘一超多强的乱棋,如何在平衡与制衡间攫取最大的利益,最是考验棋手的水平。

“要想限制秦国,就必须拿下这里,但是却不能过分刺激秦国,以免秦国把主要目标放在我们身上。”

庞统指了指地图上郢都的位置。

“打郢都必然刺激到秦国,不过……如果魏国在打楚国的过程中损失惨重,而信陵君又身死,你说秦国会跟我们再拼一场还是去打魏国?”

贾诩眯着眼道。

“祸水东引!”

庞统眼前一亮。

魏国如果魏武卒损失惨重,又没了信陵君,那还真变成了软柿子。

贾诩的计策的关键在于,信陵君得死,否则秦国还真不一定会去打魏国。

信陵君的威望太高,兵法太强了。连此时秦国武将第一人蒙骜都被打得惨败,秦国的确不愿意打有信陵君的魏国。

其实,对于秦国而言,韩国才是真正的软柿子。

但如果大虞敢捋虎须,几十年没丢过这么多土地的秦国,未必会善罢甘休啊,毕竟郢都可是秦国对楚作战的最大成果。

况且,在见识了楚王卒的厉害之后,内阁对能不能打赢秦国也要持一个问号。

楚王卒在军阵加持之下,打八阶空间兵都砍瓜切菜,更不用说更强大的秦之锐士了。

“还是能不能打的赢秦国的问题,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军和北方强国相比,还是只能打水战或者依托城池的防御战,正面作战,欠缺一锤定音的主力,我军也不应该在主力还没有训练出来之前就浪战。”

董昭开口道。

“组建西线军团吧,以高顺为主将,戏志才为军师,周泰、张辽、许褚、赵云、诸葛亮、徐晃、张郃、岳飞、韩世忠所部都划归高顺统领,全权应对对秦战事。

优先目标拿下郢都。

一旦秦军有从南阳增援郢都迹象,可以命蒋钦所部沿汉水而上做出威胁秦军后路的态势,通知韩国密切注意宛叶之地的动向。

如果有巴蜀方向的援军,那也可以大军放弃郢都,直接入蜀,夺取巫郡、巴郡,从而调动起秦军,择机于运动中击败歼灭秦军有生力量。

秦军可不敢放弃巴蜀之地。

黔中郡及荆南之地的蛮人,交给祝融女王吧,让祝融女王都督张任所部、兀突骨所部、沙摩柯所部等,尽快平定荆南蛮族,把黄权也调过去。

对了,姜维、邓艾、杜预、诸葛恪他们都调去高顺那里。

中枢就交给诸君了,我带着项燕、乐进、太史慈、于禁等部亲自去淮北。”

贾诩说出了自己的思路,而后问道:“诸君还有什么建议吗?”

“陛下和丞相都不在中枢,这……”

董昭提出了异议。

“无妨,内阁决策即可。”

贾诩很放心。

忠诚度是一方面,大虞的制度也不存在野心家诞生的土壤。

“郑国也去西线吧!”

张既建议道。

郑国就是修建郑国渠的那个水工,历史上的韩国,为了延缓秦国的攻势,在明年会派郑国到秦国,施展疲秦之计,说服秦国修建郑国渠,使得秦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短时间内无力大规模东出。

当然了,郑国渠建成之后,秦国更加富饶,东出也更加得心应手。

大部分就算知道一点秦国历史战争代行者,也不知道今年晋阳等地会反秦归赵,甚至对郑国这个名字也不是很熟悉,毕竟这些犄角旮旯里的事,不清楚也很正常。

但是鼎鼎大名郑国渠大部分人可能都听过。

如今的韩国,没有必要把郑国这个人才派到秦国,还不如自用,于是郑国一家便被送到了昊京,郑国也正式成了大虞的水工。

此时的郑国,正在江南考察水网,帮助大虞规划运河呢!

“也好,可以提前规划一下,看看郢都到邓(襄阳)有没有规划运河的可能,汉水的水文也注意一下。”

贾诩显然已经在为未来的伐秦作铺垫。

郢这个地方固然重要,但真的想要威胁中原,还得拿下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