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从长江到戈壁 > 第105章 劲松饺子馆

从长江到戈壁 第105章 劲松饺子馆

作者:用户小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28 15:42:40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仝兰芝搭乘老马儿子艾力的汽车来到火车站。

火车站如今在行政上已经升级为火车站镇了。

火车站是支边人来回内地的必经之地,平时一说去火车站,仿佛给人一种离老家很近的感觉。

以往的火车站,候车室很小,也没有什么站前广场。居民大多都是铁路人居多,地方的常驻人口也就那几家机关单位的人口:像邮局,商业局,兵站等。

? ? 现在的火车站,新盖了候车室,比先前的要大几倍,从站前广场向南延伸的马路上车来车往,成群结队的石油工人穿梭在马路两边。

火车站镇已成为石油会战的大后方。

石油工人的生活基地,建在距离火车站南三公里远的戈壁滩上,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

火焰山南戈壁上的兵团煤矿,紧跟潮流转行迁徙到火车站,办起了和石油关联的化工厂。

化工厂新建的场房和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在阳光下特别耀眼,厂区外一排排平房是生活区。

化工厂在紧邻厂区的马路西侧由北向南盖了一溜平房,专供出租给人做生意。

铁路家属区也建起了供出租的门面房。

仝兰芝在火车站转了一圈后,租下两间一百多平米的化工厂的出租门面房。

化工厂盖的这一溜门面房,基本上都租出去了。开饭店的,开理发店的,开建材店的,开百货店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仝兰芝买好刷墙的涂料,请来一位四川的打工仔小曾,把粉刷的事交给了她。

几天后,仝兰芝和梅子把小笼包店里的东西归拢了一下,装到找来的纸箱子里。雇用两辆微型车,一趟拉到火车站门店里。

仝兰芝重新买了桌椅板凳,她深思熟虑后决定餐馆以卖饺子为主,只在早餐时卖小笼包子。这两种美食自己都能拿的下,不用额外请大师傅,这就省下了请厨师的钱。

再有两年,劲松就该复员回来了。到时候他想把劲松留在身边,和自己一起经营餐饮店。于是,她给餐馆起名叫“劲松饺子馆。”

仝兰芝仍旧是自己动手砌了两个灶,再砌了一面不算高的隔墙,她要打造一个透明的厨房间,她想让每一个来就餐的客人能看到美食从加工到出餐的全过程。 她还在餐馆的墙面上贴上了铁人王进喜的画像。

她又从店铺后墙那里开个小门,搭建一小间简易的用来堆放煤炭的杂物储存间。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劲松饺子馆开张了。那天,仝兰芝把左邻右舍都请了来,免费品尝劲松饺子馆的饺子。开张的头三天来吃饺子打对折。

实惠的营销策略加上美味的饺子,敞亮的后厨,劲松饺子馆很快就顾客盈门,生意火爆起来。

每天早上,仝兰芝拌好饺子馅,后堂就交给了梅子。梅子一下可以擀出四张饺子皮,供得上三个打工妹包饺子。老实能干的小曾负责煮饺子。

仝兰芝穿梭在前厅和后堂之间,笑脸迎接着每一位到来的顾客,和客人们轻松的聊着家常。客人落座后,如是男同志,她会递上一根香烟;如是女宾,她会由衷地夸赞几句,倒好茶水。然后她会如数家珍般地说:“我们店里有白菜猪肉馅儿的,大葱猪肉馅的,韭菜猪肉馅的,芹菜猪肉馅的,请问你想吃哪一种?”

不大会儿功夫一盘,一盘盘香味扑鼻的饺子就端了上来。

这一年的仝兰芝,已经五十八岁了。你看她那精神头,一点都不输于年轻人。

有一天,几个身穿橘红色工装的人站在劲松饺子馆的马路上,一个人说:“你看那个小孩,像不像火箭公社那家南京小笼包子店老板的孙子?”

另一个人说:“嗨!就是,就是的,这家劲松饺子馆肯定是那个老板娘开的,怪不得我们去她家吃包子找不到了。走,进去看看。”

几个人走进来,看到仝兰芝以后,惊喜地说:“终于找到你了,阿姨!”

那些人说:“这几天我们在火箭公社去吃你的小笼包子,发现你不开了。我们问旁边书店的人,才知道你搬到火车站来了。我们就满火车站找,刚才在门口认出你孙子了,这才算找到你了。阿姨!现在你小笼包子不做了?开始做水饺了?”

仝兰芝听他们一说,抱歉地从围裙兜里掏出香烟递给几位年青人,开心地说:“感谢你们喜欢我的美食,现在只是在早上做包子。午和晚上都是饺子,馄饨。我做的饺子和包子一样好吃。今天我请客,饺子有好几种馅儿,你们要吃哪一种馅?”

几个老顾客连连摆手说:“阿姨?不用你请客,真的,我们来新疆也好几年了,每次来你店里吃饭,都有回家的感觉。”

梅子端出热气腾腾的饺子,工友们顾不上说话,围坐在一起闷头吃起来。

这些来参加会战的年轻人,天天吃大灶,时间一长不免要出来换个口味。所以化工厂这一溜出租房,做美食的生意家家都不错。劲松饺子馆的生意一天到晚,更是很少有空桌子的时候。

在前堂做事的姑娘,不太爱说话,仝兰芝辞退了她,在门口张贴了招小广告。

陆续有人来应聘,仝兰芝都没有看上。不是手脚不麻利,就是说话太冲,还有的人嫌工资太低。

一天下午,来了位姑娘,操着一口四川话:“老板阿姨!我能在你这做事吗?”

? ? 仝兰芝观察着女孩儿,个子虽不算高,但长得还算清秀,她问:“你今年多大了?”

那姑娘响亮地说:“老板阿姨!我十八岁了,我什么都会干,我不怕累,也不怕苦。”

仝兰芝看出这个姑娘很实在,她把围裙递给姑娘:“系上围裙,阿姨用你了。”

新聘用的姑娘叫仲静,爱说爱笑,很会和顾客互动聊天,很是讨人喜欢。做起事来麻利到位。

天气慢慢热了起来,仝兰芝增设了一个柜台,和一台冰箱。她到工商局在营业执照上增添了营业项目。附带卖啤酒和饮料,还有香烟。

仝兰芝带着陈晨和梅子临时住在离店不远的一间出租屋里。

她每天拂晓就起床了,洗漱完毕来到劲松饺子馆里,把昨天晚上剁好的肉馅从冰箱里拿出来,加上各种佐料拌馅儿,这是包子和饺子好吃的关键,所以她必须每天亲自调制。

每天要吃馄饨的顾客日渐增多,仝兰芝又专门调制了馄饨馅。

每天一大早,卖出去几百个包子以后。店里的所有人都要抓紧在客人到来之前,包好大几百个饺子,再包一堆馄饨放在蒸背子上。等饭点上客人一到,才不会手忙脚乱。

夜里十二点,忙碌喧嚣了一天的 前厅安静下来,仝兰芝坐在柜台前核算一天的账目,其他人洗洗刷刷打扫卫生,疲惫地坐在板凳上喝口茶,聊着当天有趣的事。

梅子发现大妈坐在柜台里面,坐在凳子上算着账睡着了。

“陈晨!去把奶奶叫醒,我们回去睡觉了。”梅子对陈晨说。

夏至以后,气温攀升到四十度,劲松饺子馆里不得不安装了三台电风扇。

喝啤酒的人越来越多,劲松饺子馆里新增了凉拌菜。

顾客喝着啤酒,吃着饺子,就着凉拌菜,很是惬意。

夏至后的几天,刘光华和关祥飞提着大包小包突然就出现在了劲松饺子馆里。

仝兰芝诧异地说:“是不是刚下车?怎么找到这里的?”

刘光华说:“我们一下车,老关说想吃碗馄饨再回县城,微型车的司机就把我们拉到这儿来了。”

关祥飞说:“这说明劲松饺子馆在火车站的是很有名气的。”

仝兰芝见到刘老师和老关,自然也是高兴的不得了,询问起刘老师回老家以后感觉怎么样?

刘光华坐下来喝口水说:“别提了,本来是要再老家再住段时间的,建设两口子忙也顾不上打理小院。俺俩在小院里种了点花花草草,收拾了一下。谁知端午一过,老家就开始闷热潮湿起来。特别是过了夏至,闷热潮湿的更是让人受不了。 一点都不好过。俺俩就赶紧买票跑回来了。”

梅子和仲静一人端了一碗馄饨出来。

“一边吃一边说。” 仝兰芝又吩咐再端两份凉菜上来:一份酱牛肉,一份拌黄瓜一。

刘光华吃完一碗馄饨,起身把劲松饺子馆参观了一个遍。

“兰芝!你这个老板越做越大了。”刘光华赞叹道。

仝兰芝说:“刘老师!欢迎你也加入哦。那样的话,我们就又能天天在一块儿了。”

“兰芝!我真的很佩服你。我可没有你那本事。不过,我们家老关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他准备买辆车在油田上跑跑。”

“这是小燕的孩子吧?”关祥飞抱起陈晨。

仝兰芝说:“就是的。她妈顾不上他,只有跟着我在天天店里。”

“陈广良呢?他没过来和你一起开店吗?”刘光华问。

“他说和我实行家庭责任承包制良,他负责种地,我负责开店。”仝兰芝笑着说。

关祥飞无奈地摇着头说:“唉,我这个老战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