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从长江到戈壁 > 第80章 家里家外

从长江到戈壁 第80章 家里家外

作者:用户小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28 15:42:40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公社粮门前,魏淑兰带着一儿一女从交公粮的马车上跳下来,三岁的儿子和刚满一岁的女儿紧紧地抓着妈妈的衣襟。

魏淑兰领着孩子来到供销社门市部,她扯了几块棉布,一毛钱买了八块双喜牌水果糖,急急忙忙地小王坎村走去。

此时,仝兰芝正在孙美英家里开导劝慰着她。

刘一德去世快一个月了,孙美英虽然不曾因此误工,但每一天却是在哭哭啼啼中度过的。仝兰芝为了多陪陪她,每到收工以后都要过来看看她。

魏淑兰带着孩子来到仝兰芝家,推开几根木棒做成的栅栏门,在家带弟弟的小燕跑上前来:“六婶!”

? ? 小燕搬来板凳说:“六婶你坐,我喊妈妈去。”

魏淑兰从衣服口袋里掏出水果糖,孩子们一人一块开心地拿在手上,闻了又闻都舍不得吃。红卫和魏淑兰儿子泽疆很快玩到一起,满院子嬉闹起来。

院门外大路上传来小燕的声音:“妈妈!你快点走。”

“哈哈!看把你高兴的。”仝兰芝笑着说。

? 仝兰芝进门看见魏淑兰,开心地说:“淑兰!可是有日子没有见到你了?上次见面还是你生泽疆时呢,你说我们这都忙的什么呀?” ?

“俺大姐!你不知道,这天天的忙了家里忙地里,又要忙两个孩子,又不能耽误挣工分。为了能来一趟公社,都要准备了又准备。”魏淑兰一边说着,一边上下打量着仝兰芝:“大姐!俺看你好像胖了一点,腰比以前粗了点,可从脸上看是瘦了,不对,大姐!你是不是有了?”

仝兰芝推了一下魏淑兰说:“你眼真毒!什么都瞒不着你。”

“大姐,几个月了?红卫都五岁了,也该有了呢。”

“你不知道,我不想要呢,等你大哥回来我还要再和他商量商量,看能做掉不。”

? 仝兰芝把魏淑兰女儿萍儿抱起来仔细端详着,说:“萍儿大眼睛,高鼻梁,好俊呢。淑兰!今天来可要多住几天。”

“妈妈!妹妹俊,我也俊吗?”小燕吃醋了。

仝兰芝笑着说:“俺小燕也俊,带妹妹玩去。”

? ? 魏淑兰也笑了,说:“爱美还真是女孩的天性。大姐!俺也想呢,可是家里耀祖一人太忙了,本来不让俺来的。俺就是太想你了,跟着送公粮的马车来的,下午要跟车回去呢”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一边做着饭。各自说着这几年家里的事。

“淑兰!你这两三年成就不小呢。”

“大姐! 家里添了两个孩子,队里给的那两间屋太挤了,我和耀祖筹划着盖一处属于自己的屋。队里给准备了盖房子的木料,土块俺俩不想花钱买,我和耀祖每天中午收工回来借队里的推车拉来黄土,挑水和好泥,晚黑里吃过饭抽空把它拖成土块,就这样忙了一年把盖房子的土块攒够了。今年收麦前,生产队给安排了几个劳力帮着把墙垒起来了。剩下的泥墙、砌院子都是俺两个人抽空弄的。唉!一天天的不到晚上十二点都躺不到炕上。大姐!你一定要抽空去看看俺的新家。”

? 仝兰芝擀着面条,回头说:“你俩也太能干了。你看我们三个孩子了,不也还挤在两间屋里,还有队里的缝纫组也还在家里。你大哥自从被队里安排到火车站装卸队去上班,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趟。听你这一说,我也好想再加盖一间房子,唉!难呐。”

中午收工后,小芳和小萌背着一筐草回来了。红卫高兴地跟在大姐身后,张开嘴给姐姐看,说:”大姐!我有糖吃了。”

小芳蹲下搂着红卫说:“张开嘴,让大姐闻一闻。”

红卫咯咯笑着跑了。

“六婶!”小芳和小萌进门就喊。

? 魏淑兰惊喜地看着小芳和小萌说:“小芳,小萌都长成大姑娘了,谁看了能不喜欢呢?家里家外的,能帮你不少忙呢。”

小芳说:“六婶!我们也帮不了妈妈什么忙,妈妈要我和妹妹把书读好就行。只有学校放假了,才到地里挣几个工分。”

“俺大姐是聪明人!读书对孩子来说那是太重要了。就苦了你妈了。”魏淑兰说。

小芳说:“我们队里那个放羊的人还笑话妈妈呢,说妈妈是‘勺子’,光让我们上学,不让我们挣工分。说他们家的孩子八、九岁都能放羊挣工分了。”

? 魏淑兰笑着说:“到底谁是‘勺子’,以后就知道了。”

提起孩子上学的事儿,魏淑兰脸上浮起愁容,说:“大姐!还是你这里好,离公社近,小孩儿上学也方便。俺们那里虽然也有了学校,校舍简陋不说,还只开设了一到三年级,只上半天课。过几年孩子上学还真是个事儿呢。”

仝兰芝说:“再难,也比起刚来时要好了许多,耀祖弟不是当代课老师了吗,孩子上学的事儿,你不用愁。”

“小芳!把小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干净,拿碗拿筷子准备叫你六婶还有弟弟妹妹吃饭了。”仝兰芝麻利滴切着面,吩咐着。

“孙美英!你给我出来,你男人才死几天?你就勾引我男人?”门外大路上传来女人的叫骂声。

“你怎么不出来?不能见人了是吧?看你可怜,你家男人死时,俺家男人没少给你帮忙,没想到你还贴上俺男人了。没有男人晚上是不是睡不着觉啊?”女人的骂声越来越难听。

仝兰芝仔细听了一下,听出是葛素华的声音。这怎么还骂上了呢?这几天葛素华不止一次在她旁边说孙美英的坏话。

仝兰芝让魏淑兰带着孩子们先吃,煮好的面条不能久放。她摘掉围裙往外走。

自从葛素华生过儿子后,身体像气吹的一样胖得像个球。这时这个“球”像被人拍了一下,蹦上蹦下的一跳老高地高声地叫骂着。

孙美英门外一会围起不少的人,仝兰芝上前劝葛素华:“葛素华!孙美英日子过得已经不易了,你怎么能还恶语伤她呢?”

“她不易,别人就容易吗?她凭啥勾引我男人?”葛素华扯高了嗓子说。

“她天天下地干活,啥时候勾引你男人啦?我们都是女人,彼此尊重一下好嘛。”仝兰芝有些生气地说。

“昂!她背一大筐草青东倒西歪的装可怜,俺家老沈帮她背回家了,进了院子好大会没出来。你说他俩能干啥?”葛素华不依不饶地说。

沈盛树从人群里钻出来一把拉住葛素华说:“你给我回去,别在这丢人。”

葛素华被沈盛树拖着往回走,嘴里仍然骂骂咧咧的。

? 孙美英和三岁的儿子抱在一起已哭作一团,见仝兰芝进来,放声大哭起来:“大姐!你看看那,刘一德这个死鬼,撂下我们娘俩不管了,他道清闲了,我们娘俩受人欺负,他知不知道啊?他都已经下班了,为啥不回家要跑那去图凉快呀。他躲到地底下永远的凉快了,我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美英!别哭了,看把孩子吓得。自古就有寡妇门前是非多的说法,不管别人说啥,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别往心里去。她说啥就是啥了吗?大家的眼睛都看着呢。”仝兰芝劝道。“走!带着孩子到俺家吃饭去。”

仝兰芝抱着小蛋往外走,孙美英抹把眼泪跟在后面。看热闹的人不嫌事大的各自散去了。

魏淑兰吃过午饭,匆匆地告别仝兰芝,临走前她说:“俺大姐!衣服做好了,你带上衣服趁机来俺家看看,看看俺俩盖的新房子。” ?

仝兰芝送走了魏淑兰,又把孙美英好一顿劝:“日子总得要过,不要太在乎别人说啥。你还年轻,以后有合适的人可以再成个家。

这场风波过去没多久,又有关于孙美英的风言风语在生产队里传播开来:孙美英又和哪个男的说话了,孙美英又对谁谁笑呢等等。

无论孙美英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的小心翼翼,还是时常会招来许多有闲言碎语。

国庆过后的一天,陈广良骑着自行车从火车站回家拿过冬的衣服,晚上仝兰芝炒了两个菜,还特意到供销社买了二两高粱酒。

孩子们早饿了,搬来小板凳,摆好碗筷,就等着爸爸、妈妈入坐了。

家人们都坐下后,陈广良东看看西看看,说:“怎么不见小萌?”

“小萌姐到县城上高中了。”小芳告诉爸爸说。

“嗷!你们要像姐姐学习,学好功课,以后也去上高中。”陈广良鼓励着孩子们。

仝兰芝端出那二两白酒放到丈夫面前,陈广良疑惑地问:“啥事?咋还喝上酒了呢?”

仝兰芝笑着说:“国庆节,俺们也庆祝庆祝呗。你在外天天扛那么重的棉包,算是慰劳你的。”

“哼!你肯定有事。” 陈广良端起酒杯咂了一口酒。

吃完晚饭,孩子们都爬到炕上睡下了,陈广良也早早地躺到炕头呼呼大睡起来。仝兰芝洗刷完毕,提一桶水到屋后给毛驴和羊喝,抓把草丢到牲畜圈里,关好院门。

仝兰芝推醒丈夫,小声地说:“你起来,到外屋说会话。”

陈广良有个毛病就是睡觉最怕被人打搅,不管有多么急的事,都别想耽误他睡觉。

陈广良没好气的说:“啥事儿?明天说不行吗?看来这酒不是白喝的。”

陈广良翻身坐起来,穿上鞋来到外间。

仝兰芝轻生地说:“小声点儿,别吵醒了孩子。我还是想和你再商量一下,这肚子里的孩子我还是不想要,我不想再生了,红卫刚离手,日子虽不算多好,但比刚开始好多了。如果再生一个太拖累了。再说我身体一直不好。这段时间肚子总是疼,拉红白的东西。医生说是痢疾,总在吃药,孩子就是生下来恐怕身体也不好。明天我跟你一块儿上火车站铁路医院去看看,能不能做掉。”

陈广良默默的听完,沉思了一会儿,说:“这个事儿你都给我说过好几遍了,看来你是真的不想要这个孩子。你非要做掉的话就做吧。明天把红卫也带上,去见见她二姑。二姑想她了,再拖二妹看有没有熟人,多关照一下你,可以少受罪。”

仝兰芝叫丈夫松了口,瞬间心头轻松了许多,两个人又闲聊了会儿,话题聊到了不幸去世的刘一德,仝兰芝说:“平时你也不在家,队里的事儿好多你也不知道,刘一德没了,孙美英的日子不好过呢,寡妇真的是太难了。”

“我多少也听到了一点儿。”陈广良叹口气说:“唉!这个老沈的家属也太不像话了。”

“你也留点心,二妹她认识的人多,让她也帮着给美英再找个合适的人成个家。”

“这事好吧,我去睡了。”

第二天早上,太阳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地面上结一层薄薄的白霜。早起的人们不得不穿上了毛线衣。老社员们早起下地时甚至夸张的穿起了棉衣。

仝兰芝让小芳套好毛驴车,小燕从炕上拉下来一个毯子铺在驴车上,又抱来一床棉被放到车上。

仝兰芝带着红卫坐上毛驴车,特别的把红卫抱的个严严实实。仝兰芝赶着驴车,陈广良在一旁骑着自行车出了村。陈广良陪着仝兰芝娘俩慢慢的骑行了一段路,然后他就着急地骑到前面去了。

仝兰芝到了火车站,她把红卫交给二妹,和陈广良一起来到铁路医院。经医生检查确实是已经将近六个月了。仝兰芝恳请医生帮忙终止妊娠。

医生又打开血压计,绑在仝兰芝的右臂上,测完血压医生摇了摇头,说:“不行,一是月份有点大了,二是你的血压太低,体质不好,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还是生下来比较安全。”

无论仝兰芝怎么恳求,医生都摇着头。

仝兰芝沮丧地走出铁路医院,心里在暗暗责怪自己,早点来医院就好了。

其实她哪里知道,陈广良骑着自行车先找到二妹,说了此事。陈秀菊早早地给医生打了招呼,让其找个借口不要给仝兰芝做引产手术!

陈广良陪同妻子回到陈秀菊上班的门市部,仝兰芝把在柜台里玩耍的红卫叫出来,默默的抱在怀里出神。陈秀菊看嫂子不开心,也不敢说什么。午饭时分,陈秀菊没有把大哥和嫂子,还有侄子带回家。她生怕家里小气的婆婆为一点吃食要惹嫂子生气,陈秀菊带领大哥一家来到军供站食堂,买来三碗窜汤肉,五个馍馍。

吃饭时,陈广良说起了刘一德的事儿。仝兰芝也像忘记了刚才的不快,也顺势说起孙美英丧夫以后孤儿寡母的不易,试探着问陈秀菊:“二妹!你认识的人多,你给留意一下,看有合适的人家没有。”

陈秀菊说:“我打听一下,有合适的准第一时间告诉你们。”

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很快过去了,陈秀菊上班的时间到了。

仝兰芝仍不死心地央求陈秀菊说:“二妹!你找医生再商议商议,看能打掉不?”

陈秀菊指着红卫亲切地说:“嫂子!你看红卫多孤单,你就生下来吧,说不定是男孩儿呢,给红卫做个伴。”

仝兰芝看看儿子,把红卫拉到怀里,说:“你哥一年都在车站,我一天都在缝纫机上忙。就从去年起才不当透支户了。生了孩子肯定耽误做事。” ?

陈秀菊劝慰着嫂子说:“嫂子!别想那么多,只要有口饭给孩子吃,无论怎样都能长大。小芳都快初中快毕业了吧?家里马上就有劳力了。现在家家都困难,你看哪家不是生五、六个?求求你了,嫂子,生下来吧。真是个男孩儿,红卫就有伴儿了。”

仝兰芝低下头,心想:看来真的是做不掉了,还是带着孩子早点回去吧。他看看丈夫,无助地说:“我还是趁早回家吧。”

? 仝兰芝辞别二妹和丈夫,带着红卫赶着驴车一路颠簸,西斜的太阳还老高呢,她就回到了家。

阳历年的前几天,陈秀菊捎来话,说是县城农科站里有个杜姓技工,不久前死了老婆,一个男人又要上班,又要带三个孩子,日子没法过了。就这条件看孙美英愿意不愿意嫁过去?如果愿意改天让老耿送给美英瞅瞅。

孙美英关于改嫁的事,开始只要一提这事,她就哭哭啼啼。这半年多来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整天闹心的事儿不断,渐渐的她也不再抗拒了。仝兰芝给她一提,她无力地说:“仝大姐!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见个面再说吧。”

不几日,一个青瘦文弱的中年男子来到小王坎村,他就是老杜。老杜先找到仝兰芝,自我介绍一番后,说明了来意。仝兰芝热情地让坐倒茶。

老耿穿一身掉了色 的蓝布上衣和裤子,裤子膝盖部位打着补丁,针脚很大,歪歪斜斜的。不高的个子,瘦长脸,稀疏的头发剪的很短,庄稼汉一般的肤色,眼睛还算有神,说起话来慢悠悠的。

仝兰芝叫来了孙美英,美英有些局促地一直低着头,摆弄着手指。仝兰芝打破沉闷的空气说:“老杜!俺怎么看你除了穿的比乡下人干净点,脸咋也晒得那么黑呢?”

老杜慢条斯理地说:“我不是坐办公室的,和你们一样,天天在田里摆弄庄稼。区别就在于我每月有工资拿,你们没得。你们是到年底分红是吧?多劳多得,按需分配,我说的对吗?”

“这么说如果俺美英妹子嫁过去,也是要天天到地里去的了?”

“不会!不会。她只管在家里做做饭,带好孩子就行。她想到地里干活,还没有那资格呢。我们种的都是实验田。”

老杜还许诺,孙美玲如果愿意跟他,以后吃穿不应愁,他还可以把孙美英娘俩的户口迁到城里。

户口迁到城里,就意味着农业户口变成了非农业户口。这个着实有吸引力。在城里有一个粮油本儿,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儿呀!看来老杜分明是一眼看中了俊俏的孙美英。

老杜走后,仝兰芝试探孙美英的态度。美英沉默了好一会,说:“大姐!俺不想去当后娘,后娘不好当。”

孙美英并没有贪图所谓的城市户口,她怕小蛋受委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