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从长江到戈壁 > 第82章 负伤

从长江到戈壁 第82章 负伤

作者:用户小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28 15:42:40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初六,装卸队要复工了。

装卸队里有一半人都有了自行车,所以队里决定不再派车了。

积雪覆盖了路面,依稀可见两行车辙印,上坡路骑行起来比较费劲,大家谁也不说话。

昨天晚上,仝兰芝做了几个菜,还有三十晚上喝剩下的半瓶酒。

饭后陈广良一身酒气地早早躺倒呼呼大睡了,半夜里被一阵阵哭声吵醒。他转身对妻子说:“快给他喂奶呀,吵得人都没办法睡觉。”

仝兰芝说:“一晚上都不知道喂多少遍了,哪有那么多奶水?咂得人怪难受的。”

陈广良像是清醒了许多,披上棉衣坐起来说:“熬的鸡汤,你天天喝的没有?”

“喝的呢!可还是没有多少奶水。”仝兰芝无奈地说,“明天你带上点儿钱,托他二姑在北京那趟火车上买几瓶炼乳回来贴补贴补。”

天亮了,仝兰芝起来给丈夫收拾行囊,对陈广良说:“一个春节你净在外面喝酒了,一会儿你就走了,小家伙的名字还没起呢。赶明儿去报户口时,没名字咋行?”

陈广良沉思片刻,说:“就叫劲松吧。”

“哪两字?怎么这么耳熟呢?”仝兰芝问。

“**诗词里的,干劲的劲,松树的松。”

“我知道了,大名小名就叫劲松了。也不知道红卫在黄医生家怎么样,怪想的。”

“你就由着他,就不该让他去。”

陈广良走后, 仝兰芝重又拖着虚弱的身体躺在炕上。

春节前她没日没夜地忙,体力早已透支。还好这个月子每天有刘光华老师帮忙做饭,几个闺女帮着洗弟弟的尿布,她才能躺了几天。记得生红卫时,才三天就到水塘里洗尿戒子了。 ?

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南京的那几年,那时两个人白天上班,晚上回来一起做饭做家务带孩子,总有说不完的话。

随后这十几年颠沛流离一地鸡毛的生活,早已把最初的憧憬摔得粉碎;同时也使得她更顽强更有了那么一股奋发向上的心劲。

每当她累的想停下来歇一歇时,想想孩子们她总有使不完的劲。

她躺了一会,看到耀眼的阳光洒满了朝西的靠窗户的方桌,她知道该起来做中饭了。

小萌昨天早上就回县城上学去了,小芳和小燕正坐在桌前赶写寒假作业,常会给姐姐捣乱的红卫不在家,她们姊妹俩人写的很安静。

仝兰芝自言自语地说:“捣蛋的红卫也该回来了,小芳!你大弟到县城去几天了?”

小芳停下写字,数着手指头说:“五天了。妈!你想他了?”

“你们不想吗?”仝兰芝问。

“妈妈!想!昨天晚上我还做梦梦到弟弟了呢。”小燕抢着说。

仝兰芝说“今天初六了,明天该回来了。”

“啊啊!啊啊!”小劲松哭起来。

“哭什么嘛,刚吃过。”仝兰芝嘟囔着,她把劲松抱起来交给小芳抱着,说:“你先抱着哄一会儿,我去给他熬点儿米汤喝。你们四个最属这个小东西烦人,爱哭爱闹。你们三个大的月子里就知道睡,从不闹人;尤其是小燕,小时候可乖了。”

仝兰芝在火炉前忙乎了一会,做好了一锅菜面稀饭,热了几块发糕。

小芳端起碗尝了一口,说:“妈!真香!我做的为什么没有你做的好吃呢?”

“你呀!多跟妈妈学着点,以后才好找婆家。”

“妈!”芳芳羞得扭过脸去。

“妈!什么是婆家?”小燕不解地问。

仝兰芝认真地说:“就是姑娘长大了,就会离开妈妈,到另外一个家里去生活。”

小燕听了妈妈的话,瞬间哭着说:“妈妈,我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和你在一起。不到别人家去。”

小燕的话逗得仝兰芝笑了起来,说:“好好,我们小燕那也不去。”

小芳笑妹妹:“傻样!”

“啊啊!啊啊!”小劲松又哭闹起来。

“妈妈!小弟弟为什么总爱哭啊?”小燕问。

“小弟弟肚子饿。”

“我给他喂饭。”

“弟弟还小,不会吃饭。妈妈一会给他喂点米汤。”

“妈妈!”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红卫飞一样钻进仝兰芝怀里。

王婉露也随后提着手提袋进来了。

仝兰芝仔细端详着红卫,说:“到黄大妈家去吃胖了,嗯!身上还一股子香味。婉露!他在你们家捣蛋了没有?”

王婉露放下提袋笑着说:“这鬼精灵,头几天还挺好的,吃的香睡的香也不闹;可从昨天开始给啥也不吃了,尤其是到了晚上闹着要回家。本来准备等我休假结束以后再带他回来,可他是等不及了。”

小芳早已盛了一碗饭放到桌子上,说:“婉露姐!你来尝尝妈妈做的菜面稀饭,可好吃了。”

王婉露坐下来端起碗吃了一口,说:“好长时间没有吃到仝姨做的饭了,比我妈妈做的好吃。”

仝兰芝说:“农村不比城里,没什么好吃的。那是因为你换了个口味儿,吃什么都觉得香。对了,红卫在你们家这么多天肯定给你添了不少的麻烦吧?”

王婉露说:“他在我们家这几天,给我们家增添了很多快乐。特别是我爸爸妈妈最喜欢逗他玩。还有我妹妹,一天要给他洗两遍头,说是非要把他头上的革命虫干得干干净净才行。”

大家听罢都愣了一下,随后“哈哈哈”大笑起来。

“啊啊!啊啊!”小劲松又扯着嗓子哭起来,仝兰芝急忙从茶缸里倒半小碗米汤,用小调羹慢慢喂着小劲松,

王婉露问:“仝姨!小家伙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哭的声音那么大。”

仝兰芝说:“他是饿的,我奶水总不够他吃。你陈叔今天才走,准备托人买炼乳回来添着喂。”

“呀!奶粉我妈让我带来一包,仝姨!你要是不说奶水不够,我差点把这事儿都忘了。”王婉露放下碗用手擦了一下嘴,拿过手提袋,取出一袋奶粉。“看!还是花园牌的呢。”

“总让你妈花钱。”仝兰芝接过奶粉小心地打开,冲了半瓶奶粉放入哭嚎的劲松嘴里,瞬间劲松停止了哭喊,拼命似的吸吮起来。不一会儿功夫半瓶奶下肚,他安静地睡了。

小芳陪王婉露去打扫房间了。

仝兰芝坐下来又把红卫拥到怀里,“给妈妈说说,黄大妈家好不好?”

“好!黄大妈家的苹果好吃。”

“你惹黄大妈生气了吗?”

“才没有!哼!天天有电影看,还有好多好多的糖吃,还有甜甜的饼子。”

“嗷!黄大妈家这么好,你给黄大妈当儿子吧。”

“才不要!妈妈好!妈妈好。”

“去跟姐姐玩吧,妈妈还有事儿。”仝兰芝起身推开红卫 。

红卫趴到桌子上缠二姐去了。

仝兰芝在外屋的储存间里翻找着什么,她记得今年队里分了四斤黄豆,入冬前就吃过一顿不知放到哪里了?她记得父亲说过吃黄豆芽可以生奶。

一会儿,小芳跑回来说:“婉露姐屋里的炕又冒烟了,炉子对着以后直往外冒烟,熏得我们直流眼泪。

仝兰芝翻出了黄豆,着急地说:“快去把婉露叫回来。”

小芳回去把王婉露叫了过来,两个人冻得直跺脚。

仝兰芝亲切地对王婉露说:“婉露!先在我们家住一天,等明天我给你找个人把烟道疏通疏通再回去住

? 葛素华在家里坐不住了,她来仝兰芝家串门,说:“红卫她妈!缝纫组还得半个月才开工吧?这几天在翻耕去年的棉花地,棉花根这东西烧火做饭可好了。

仝兰芝热情的让葛素华坐到板凳上,说:“那你一定捡了不少吧?”

葛素华说:“马嫂子家捡得最多,她家几个闺女又不上学,平时天天跟着大家在大田里劳动,人多就捡的多呗。棉花根子硬熬火,一捆顶半块煤块呢,烧它能省不少煤。不过你在家也没有闲着,缝纫机一转,三毛五毛的就来了。”

“哪里有,我这不坐月子嘛。要能干,不早就叫你们来做活了?”仝兰芝否认道。

葛素华笑着推搡一下仝兰芝说:“你在家里搞小经济,其实大家都知道,谁让你人缘好呢,谁也不来割你的什么尾巴。” 葛素华说完自顾自地大笑起来,“谁不穿衣服?大家离不开你!”

自葛素华那半真半假的一番话后,仝兰芝心里不得不有些忐忑,万一有人背后捣鬼那就不得了啦。

第二天,小芳和小燕上学走后,仝兰芝嘱咐红卫照看好弟弟,她从箱子里找出丈夫当兵时部队上配发的棉军帽,戴在头上下田干活去了。

孙美英最先看到她,忙不迭地跑到仝兰芝跟前说:“仝大姐!你不要命啦?你生完孩子还没满月呢,你身体本来就不好,得了月子病可就更不好了。”

“美英!我可以呢。”仝兰芝自信地说。

一天下来,仝兰芝还真捡了不少的棉花根。

晚上,仝兰芝感觉腰酸背痛,两个**瘪瘪的,劲松吸了两口就哭着松开嘴来。她打开陈广良托人带回来的炼乳,倒一调羹在奶瓶子里,兑了半瓶水摇一摇,塞进劲松小嘴里。她又烧了一锅豆芽汤,喝了两大碗,一晚上小劲松睡得挺安稳。

半夜里,仝兰芝就病倒了:发烧、头疼、胃也一阵一阵隐隐地作疼。本来吃饭就少的她,更是吃不下饭了。

海力其汗书记的长子近日要准备行割礼仪式。一大早,海力其汗书记拿来几块布料找仝兰芝给他儿子做仪式上要穿的衣服。她看到好朋友仝兰芝生病后那难受的样子,她用责备的语气说:“唉!朋友,你自己的身体你自己不知道吗?你拿不动坎土曼大家都知道。你让大家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就是对集体的贡献。你看我儿子要割礼,让你做几件新衣服,你却病了,怎么办?我去给你找人买药去,你要快快好起来。”

海力其汗书记出去把正要到地里去的孙美英叫过来,说:“你和仝裁缝是朋友,你陪她去公社看病。”

仝兰芝坐起来摆手着,说:“海力其汗书记,我家里有药呢,我刚吃过了。我很快会好的,不会耽误你儿子穿新衣服。你把布料放下,三天以后我让丫头给你送去。”

“你嘛以后就悄悄的在家里做衣服,什么都不要怕。”海力其汗书记松了口气,“孙美英!仝裁缝交给你了,我走了。”

孙美英陪着仝兰芝走小路来到卫生院。李医生把手指搭在仝兰芝的右手腕上片刻,说:“你气血太亏了,喝中药调调吧。”

仝兰芝拿着合作医疗本,到药房拿了一瓶补中益气丸。

回家到路上,孙美英感叹道:“仝大姐!俺上次带小蛋来瞧病时那个先生,脾气一点都不好。你看这个先生,俺看他对谁都是好言好语的,一点也不嫌烦。”

仝兰芝甚为赞同地说:“这个李医生确实脾气好,是个好人。就是出身不好。”

回到家,仝兰芝赶紧让美英到地里去了。她喝了药躺到炕上问红卫:“弟弟哭了吗?”

红卫说:“弟弟没哭。我一直看着他呢。”

“俺红卫真乖。”仝兰芝说着说着突然想起什么来。

仝兰芝透过窗户看到社员们都回来吃午饭了,他让红卫去把沙纪建叔叔叫了进来。

小芳和小燕放学回来看妈妈不舒服,默默地做着家务

天快亮时,仝兰芝感到身底有些凉,她穿衣下炕生好火,在屋里活动了一会儿以后,感觉身体较昨天轻松了许多。

她在炉子上搭上锅,准备好孩子们的早餐,自己先吃了几口。

她把布案收拾干净,拿过昨天海力其汗书记送来的布料,一手拿尺子,一手拿粉笔,在铺展的布料上比划着,几剪刀就裁剪好了。

她早已把队里的每一个人的身高尺寸熟记于心。

正月二十,她把做好的衣服一大早送到了海丽其汗书记家,孩子经过试穿正合身。

转眼到了海丽其汗书记儿子割礼的那一天,生产队里又热闹起来。

四五个鼓手坐在书记家的门前敲着鼓,村儿里的姑娘、媳妇们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小男孩儿和小伙子戴着花帽,一些成年男人也戴着花帽。

海丽其汗书记家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锅,请来大师傅烧了一锅汆汤肉,正冒着热气。

准备做割礼的小男孩儿,穿的像新郎官一样,和一群小孩子开心的嬉戏追逐。

海丽其汗书记和老伴儿也穿戴一新,喜气洋洋的站在门口迎接着前来贺喜的客人。

客人们礼让着让长者和男人们走在前面,女人和孩子跟在后面,上炕坐成U型。

炕上早已摆满了一溜的馕和油饼子,而且也都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堆放在一个个的大圆盘里。

客人坐好后,帮忙的姑娘、小伙子恭敬地给在每个客人端来一碗热腾腾的汆肉汤。

维吾尔族人待客,不管你同时来多少人,都可以随时坐到炕上开吃。

仝兰芝带着红卫去的时候,炕上没有多少客人。海丽其汗书记热情地把她引领到炕上坐下,亲自把汤碗放到仝兰芝面前,说:“你不要吃凉的,把馕和油饼子泡的汤里面吃。”

海力其汗书记又拿起一块油饼子塞到红卫手里,“多多吃!巴郎子!”

仝兰芝起身离开时,海丽其汗书记硬让仝兰芝带回去两个馕。

傍晚起风了,天空布满了厚厚的灰色的云,仝兰芝给孩子们做了一锅白菜粉条汤,就着馕吃得浑身暖暖的。

半夜里,仝兰芝被一阵敲门声吵醒,她穿衣下炕打开门,一阵寒风涌进门来。老马和尤家娃架着陈广良站在门口,陈广良的一条腿上缠着绷带。仝兰芝心一下提到嗓子眼,哆嗦着说:“我的老天爷耶!这是怎么了?咋还要人架着呢?”

“先别问这么多,赶快让老陈躺下。”老马高声说。

仝兰芝让开后,老马和尤家娃架着陈广良进屋躺下。

老马告诉仝兰芝说:“昨天下午,我们在车皮上往下卸物资,是一些机电包装箱很重,卸到一半时突然风夹带雪,跳板上又湿又滑。今年新上去的哑巴,因为没有经验,负重走跳板时不小心滑落下来。恰好陈光良就站在跳板旁边,他冲过去扶哑巴,结果两个人一起跌倒,哑巴身上的箱子重重的砸在他的腿上。经过医生检查,腿断了。我们连夜打电话让队里派马车上来把陈广良送回家,你要辛苦了。”

老马说完和尤家娃告辞走了。

仝兰芝关好门,坐到丈夫身旁,抚摸着陈广良打着石膏的左腿,说:“还疼吗?当兵打仗时都没有伤胳膊断腿儿,怎么那么不小心呢!”

陈广良脸上冒着汗珠,说:“在马车上颠的有点疼,你还没满月,我躺到这里还得你照顾,要辛苦你了。”

仝兰芝拉过被子给丈夫盖好,说:“家里有去痛片,你吃一片吧。多险呐,那些铁家伙要是砸到头上可怎么办呀?对了,你还没吃饭呢吧?”

“哪还顾得上,到医院接好骨头打上石膏,挂了两瓶盐水,马车就到了。”

仝兰芝捅开炉子加点煤,热好了昨天晚上剩的白菜粉条汤,掰几块馕放进去端到炕前。

陈广良几口就吃好了,放下碗说:“馕泡在你做的菜汤里更好吃了,在火车站我们天天吃馕,你和孩子也学会吃馕了?”

仝兰芝笑了一下,说:“吃馕算什么?维吾尔人的话我都会说点了呢。”

“你厉害!”陈广良嘴里嘟囔着就睡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