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皇帝来了:我成天幕素材了 > 第15章 赵高下线

皇帝来了:我成天幕素材了 第15章 赵高下线

作者:淞凉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30 06:00:44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刘彻听见声音,抬头望去,只见一人手舞足蹈的向这边飞速前进,看见他空着手走近,刘彻问道:“做好了?在哪呢?”

这时候落在后面的宫人赶了上来,手脚匆忙的给刘彻上饭,刘彻皱了皱眉说道:“下去吧。”

话音刚落,恰有一股香气显现出来,刘彻这才拿起筷子,夹起一块来看,黄灿灿的,看起来软软的,往嘴里一放,瞬间香气激活了味蕾。

“香!香!香!”刘彻脱口而出道,不禁又夹了一块儿,刚放进嘴里,就看见大臣都在看着他,眼神似草原上的饿狼一样。

转头吩咐御厨:“去做晚膳,多弄点炒鸡蛋,今晚给各位大人都加上这个菜。”说完回头讪讪笑道:“要不几位大人先来尝尝?”

几位大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便推让道:“陛下,您吃吧,我等晚膳吃也是一样的。”

刘彻闻言展颜一笑:“那就多谢几位大人了。”

几位大人……说好的只是客气客气的,怎么这么不经让啊。

等了好久,几位大人终于吃上了炒鸡蛋。霍去病看着刘彻吃了一口后,迫不及待的把筷子伸向炒鸡蛋,放到嘴里,不禁睁大了眼睛,这鸡蛋和油的香气融合后威力更大,真能让人香掉舌头。

霍去病三下五除二的把自己的鸡蛋吃完,看向周边,一边找话跟卫青说,那边趁他不注意飞速夹起鸡蛋塞进嘴里。

卫青张大嘴惊道:“你你你…无耻。”

霍去病嘿嘿一笑又去找新目标了,这边卫青委屈巴巴的向刘彻哭道:“陛下,你看他…臣还没吃到呢…”

刘彻看到卫青假装哭诉的样子,不禁抚了抚额头,看向宫人道:“再给他上一份。”

李世民看着天幕,第一次了解到炒鸡蛋的来历,看着如此高清的影像,便有些饿了,看看时辰差不多该吃晚膳了,便让御膳房上盘炒鸡蛋。

唐宋明都已有炒菜流传于世,但三位皇帝和众多大臣都是首次知道炒鸡蛋的来历。

他们倒是对牛奶的好奇心更重,便道:“从来只听过羊奶可以喝,原来牛奶也能喝啊。听起来,多喝还对身体好呢!”

朱元璋嘿嘿一乐道:“想当初,放牛的时候,咱还喝过呢,那时候饿了,实在没有东西吃,看着小羊羔吃的欢实,便也嘬了一口。”

朱标:“父皇,是何种味道啊?”

朱元璋:“倒是现在时间久了,也忘了是何滋味了。听着后世之人说,他们早上都要喝牛奶,吃鸡蛋,对身体好。那这样,让宫人去找几头有奶的牛,每天早上挤一些,咱一家人都喝。”

回头看了看马皇后:“妹子啊,到时候你得多喝点,那时候苦了你了,多补补。”

马皇后瞥了他一眼道:“陛下,还是认真看天幕吧,别一会儿仙翁生气,不给看了。”

秋秋看着《典籍里的中国》感动不已,对齐民要术产生了深深的敬意,秋秋点开百度:“现在麦子产量是多少?”

“平均700~800斤,最高可达1200斤。”

“现代水稻产量是多少?”

“平均产量1200公斤,杂交水稻可达1500公斤。”

天幕上显示出秋秋查询的页面,天幕自动生成属于他们时代的数量,一下子惊起千层浪。

嬴政一下子站了起来,不可置信的喃喃道:“这不可能,不可能…这怎么会是真的呢。”

“陛下,这天幕讲的是真的吗?,不会是玩笑我们的吧。”

朝臣叽叽喳喳的讨论,赵高在一旁鬼鬼祟祟的对嬴政说:“陛下,天幕既然能秦朝来,咱们肯定也能过去,到时候要些种子过来,我们国家便可以无饥饿之苦了。”

嬴政听到赵高如此说,反应过来后冷冷的盯着他道:“你知道如何去后世吗?”

赵高拍马屁的道:“陛下乃功过三皇五帝之人,福泽绵延,定能有机会去后世。”

赵高完全不知道他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只感到嬴政恶狠狠的盯着他,还以为自己的建议很得他喜欢。却不知,嬴政已经怀疑他偷窥帝王生活以及竟然知道未说的秘密。

嬴政不想去猜原因,当天晚上,便找借口杀了赵高。从此,一个在后世饱受争议的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刘彻看到天幕上显示的产量不可置信道:“麦子产量七石?稻谷竟然十石有余?”

霍去病少年心性道:“陛下,若我朝也能达到此产量,不说打退匈奴,就是天下也再无饥饿之人啊。”

众臣反应过来后,便道:“后世粮食产量不容小觑”

“这如何拿到良种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陛下,后世有如此良种,看来那《齐民要术》的用处颇大,我朝也得开始编撰农书。”

“是啊,陛下,农事乃国之重啊。”

“粮多则民定,民定而国安呐。”

刘彻也看到农书的重要性,便发布告令,招才纳贤,书写农书,但世事无常,直到西汉末年才完成一部农书,名为《汜胜之书》,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李世民征战数年,对粮食有种执念,天幕上看到的和那天去后世看到的数字对的上,说明后世粮食产量真能如此之高,便对魏征道:“若大唐有后世之良种,则天下无忧啊!”

魏征建议道:“陛下,我朝既有此农书,后世都赞不绝口,不如让司农寺研究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良种。”

“说来有理。”

赵匡胤看着后世粮食眼热不已,道:“既然后世之人如此推崇《齐民要术》,说明其对农业意义重大啊,不如让崇文院刊印一册,发放各地,若能发现高产良种者,赏。”

王溥道:“陛下,不如在国子学中设立一个新班级,专门研究良种之学,若能研究出高产良种,直接去户部就职。”

赵匡胤:“准”

朱元璋泪流满面道:“我知后世粮食多,可谁想到如此盛产,若有粮可用,多少乡亲们都能活命。”

朱标:“陛下,可研究良种啊,后世之人可以,我大明一样可以。”

刘伯温:“太子殿下想如何做?”

朱标:“农事当然由百姓来做,但良种却应该由官府来寻,官府人力、物力资源充裕,孤以为可召集有经验的老农、有研究农书的书生以及眼光远大的官员,就此建立两支队伍,竞赛研究良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