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历史 > 大明,开局挖了朱元璋祖坟 > 第178章 朱文正死了

大明,开局挖了朱元璋祖坟 第178章 朱文正死了

作者:阳阳的回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2 17:07:17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孔克仁的这份名单引起的巨大的反响。

尤其是引起了武将们的不满。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军方将领纷纷上书表达了担忧。

朱文正的职务是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掌管着全国的兵马,但凡有头有脸的将领,都会与朱文正或多或少的有接触和打交道。

按照孔克仁的名单,五军都督府朱文正身边的同僚们被清理一空,而且这三千人中一多半将领都在北伐军中。

如果全部要逮捕下狱,北伐军可能都要崩溃。

北伐战争也不要打了。

孔克仁明显的有些矫枉过正,大搞株连的意思。

就连朱文正的邻居们和朱文正说过几次话的人都被他列到了名单里。

最后在朝堂之上,徐达牵头,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等人纷纷站出来,向皇帝求情。

现在正是北伐关键时刻,军队不能乱,他们大多数人跟朱文正只是普通的同僚关系,并无私交,请皇帝明察。

这件事情一直吵来吵去,吵了两天,搞了朱元璋也有点头痛无比。

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候。

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因伤势过重,朱文正死了。

他自己感觉前途无望,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死在了监禁之中。

朱元璋也并没有多少伤心,只是唏嘘不已,并没有追究看守的责任,只是下令安葬朱文正。

同时朱元璋将朱文正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

朱文正已死,在处理朱文正亲信的问题上,朱元璋终于松了口,最后不得不折中一下,朱文正真正的亲信将领三十多人被朱元璋立刻处死,其余的人要么监禁,要么发配到北伐军中戴罪立功。

没有株连太多的人,众将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此次事件之后,朱文正在军中的势力被一扫而空,五军都督府大小官员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牵连。

朱元璋更是有意裁撤五军都督府,原因无非是权力过重。

……

杨鸣在诏狱里的这几天过的也不平静,刚刚回来的几天,整个诏狱里面空空荡荡,狱卒也都是孔克仁从外面调过来的人。

以前的狱卒死的死伤的伤,已经不足以维持诏狱的正常运转。

而且姚仁姚千户也身负重伤,但是最终捡回了一条命,可是现在已经在家休养,不能出来管理诏狱。

只能由周通来管理诏狱大小事务。

而且据小道消息说,姚千户在此次无影门事件中表现突出,朱元璋有意让姚千户出任亲军府副都尉,也就是说姚千户要升官了。

只不过亲军都尉府副都尉要面对孔克仁。

毕竟姚仁是被孔克仁背后捅了一刀,如今两个人成为了上下级,如何相处,两个人会不会闹矛盾。

最关键的是这件事情朱元璋知道不知道?如果朱元璋知道这件事,还把两个人安排在一起,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这些都不是杨鸣所关心的。

杨鸣最关心的是,整个诏狱这两天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很快诏狱里便人满为患,孔克仁天天在抓人。

诏狱很快就人满为患,原因很简单,这些人不是宫里的太监就是宫女。

还有就是朱文正的同党们。

诏狱里面的审讯室日夜不停的开始审讯,惨叫声不断。

杨鸣发现很多的人前一天关进了诏狱,第二天出去之后便再也没有回来。

诏狱再次空掉。

然后下一批人又被关进了诏狱。

如此往复,走马灯似的轮换。

杨鸣都看得有些瞠目结舌。

他这样见惯了生死的人都有点头皮发麻。

头一次见识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无情。

杨鸣几次见到孔克仁,有意无意的提出,能不能趁着这股风将自己的名字加进去。

反正自己也活够了,不如大家一起上路有一个伴。

但是孔克仁每一次对着杨鸣都是一副笑眯眯的神色,半秃的头发越发秃了。

最近克仁有些操劳过度。

亲军都尉府都尉就是一个苦差事。

以孔克仁的精明,他敏锐的发现朱元璋并不想杀杨鸣,要杀早就杀了,

尤其这一次杨鸣等人保卫了陛下朱元璋,杨鸣救下了马皇后,救下了太子,关键时刻站在了朱元璋这一面。

朱元璋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对杨鸣等人很是满意,所以朱元璋仿佛把杨鸣等人遗忘了一样,既不杀也不放。

就是给孔克仁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把杨鸣的名字加入到名单之中,要知道,杨鸣可是在皇帝陛下那里挂了号的,万一哪一天皇帝想到了杨鸣,朝他要人怎么办?

所以孔克仁对着杨鸣也是很客气,杨鸣的寻死要求,孔克仁在皇帝面前连提都没提。

太子在诏狱里也并不安分,看到如此的情势也不由得大皱眉头,感觉自己的老爹杀人有点过份,于是太子三番两次上书朱元璋,希望陛下不要杀人过多。

但是朱元璋看了太子的奏章之后,将太子的奏章扔到了一旁,只淡淡的说了一句话:“让他在诏狱中,好好反省,别的事让他少管。”

在宫中的宫女太监和朱文正的亲信被处理完毕之后。

再次处理的人就是骑军统领鲍忠。

骑军统领鲍忠被虎符调走,稀里糊涂参加了此次无影门的战斗,同样也是打的稀里糊涂。

最后也不知道自己打的是谁。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鲍忠拉出去砍了,其他的骑军校尉戴罪立功。

鲍忠头脑简单,要不是头脑比较简单,也不会被虎符所调走。

调查发现鲍忠并没有与朱文正和无影门的人勾结,只是因为见到虎符奉令行事而已。

所以徐达向皇帝求情,要鲍忠戴罪立功。

徐达极力保证鲍忠只是误信了谣言,而且自始至终在战场上他都在进攻朱文正的那些人,也算是误打误撞。

最终鲍忠被狠狠打了四十军棍,要求他戴罪立功。

朱元璋知道鲍忠并没有错,他只是奉令行事,只是有人偷偷的拿走了他的虎符,调动了鲍忠。

不过这个误会也是朱元璋自己造成的。

朱元璋为了削弱这些领兵将领们对军队的掌控,要求军队的军官们只认虎符不认将领。

朱元璋也是从大局去考虑这件事。

手下将领们不可能就凭着一张脸便能调动军队,这样绝对不可以的。

大军调动必须出示虎符,其次是皇帝的金皮大令,所以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鲍忠被一枚虎符所调走,所以板子才没有打到鲍忠的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