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下文学 > 科幻 > 首辅 > 第197章 弹劾 请功

首辅 第197章 弹劾 请功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4-01 00:48:39 来源:2mcnn
提示:若标题与内容不符,左下方点击“换源”,切换其它源即可解决。

浏一览一器一A一P一P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章一节一显一示一不一全一请一退一出一阅一读一模一式一查一看一完一整一章一节一内一容。

北京城,文渊阁内。

通政使张文宪蹑足轻踪走进这里,眼神便自动聚焦到主位上伏案阅本的严嵩身上,用余光扫了左右一番,并没有看到张治的身影,心中松出一口气来。

踱步来到公案前停下,轻声呼唤。

“阁老。”

严嵩的手顿住,缓缓抬起头来:“哦,是文宪啊,有事吗?”

看到严嵩如此苍老的姿态,张文宪不由得心生悲凉。

去年陆远那一刀,可把严嵩捅的太狠了些。

一根独苗的严世藩被判了充军,虽说如今还在北京没动身,但到底是只能苟活着,其他的门生党羽也大多折了进去,尤其是重用的鄢懋卿。

那是严嵩用来掌控都察院这一国家纠察党争机器的重要人物。

鄢懋卿一倒,从此弹劾严党的奏疏便可畅行无阻的进入大内,同时也让严嵩失去了制约官僚的一个重要监察阵地。

想到江南很多严党同僚倒台或者倒戈,张文宪又是一叹。

那自己呢?

算了吧,自己受了严嵩那么多恩德,背叛他,自己的良心也说不过去,大不了就一条道走到黑吧。

稳定住心神,张文宪答了话。

“阁老,通政使司刚刚收到凤阳来的几道劾疏。”

“劾疏?为什么不送去都察院啊。”

“是凤阳巡抚何鳌还有几位稷丞送上的,明陈要直入内阁,因此这劾疏下官不好再转送都察院。”

严嵩哦了一声:“看了吗?是弹劾谁的?”

“太子少傅、南京吏部尚书陆远。”

听到这个名字,严嵩的眼神恢复几分清明,很快又重归浑浊,便嗯了一声。

“弹劾哪方面的。”

“何鳌弹劾陆远藐视祖宗成法,在江南悖反朝廷、颁行私法。”

说罢,张文宪将奏本双手呈递到严嵩案上,后者伸手拿起翻看。

片刻之后,怅然一叹。

“革新吏治,这算是个什么罪过,老夫当年做吏部尚书的时候,也在南京动吏治,想着做出一番成绩来,不枉皇上的一番厚望期许。”

“说是这么个理不错,但他的考成法,要汰撤成绩最差的官员,这一条我大明律里可没有,官员称职与否最多无过是权罢官职待起候复,哪有他这般直接革名的。”

严嵩不做正面回应,反问道:“那这事除了这个何鳌上疏弹劾外,南京翰林院、国子监那么多生员,可有一个为国发声的?”

“没、没有。”

“他们为什么不弹劾啊。”

张文宪垂下头:“陆远这么做,对监院那些生员最是有利,他们都盼着这么做可以寻得外放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这么一来,他们都看到了升迁的机会,一个不靠关系就能升官的坦途。”

严嵩不得不承认陆远的高明:“此法固然严苛,但对监院生员们来说却是最好的,若有朝一日,南直隶推行开来,十四个府只有一个被汰撤,三个被降级、四个被记过留任,却有两个被直接提拔,四个等待提拔,对那些年轻的生员来说,晋身的机会远大于被革除官身的风险。

换老夫年轻五十岁也会因此激动难耐、跃跃欲试的。”

被提拔的机会有接近百分之五十,可被直接开除的风险只有十四分之一,这还怕个屁啊。

话再说回来,宁愿外放接受这种考成的惊险刺激,也不想一辈子留在监院孤独终老啊。

看看那些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生员,四五十岁了才熬到一个官缺,好一点混个一府同知或者主事,差一点的还不是知县、文书这种七品小官。

埋头干上六年熬到京察,没有关系还是无法评优提拔,想要越过京察直接提拔,那就需要吏部有关系。

要有那关系门路,谁还在监院熬到四五十岁啊。

所以这就是个死胡同。

官场,一个萝卜一个坑。

太熬人了。

这就是政治体系的差异。

后世科员就是公务员,再早些还有股一级,公务员体系庞大,可大明朝有啥啊。

严格来说,知县在进士眼中就是最低级的公务员!

因为知县再往下就是县丞、主簿、典史这些官了,这些官哪个进士愿意去干?

哪怕三甲同进士外放起步也是知县啊。

说知县是进士眼中最低级的公务员没错吧。

更别说典史、教谕再往下的吏目、书员了。

妥妥的贱吏,在读书人眼中都是泥腿子、走狗才干的差事。

所以大明朝的坑真的很少,萝卜却又很多,加上没有退休制度,很多官员六七十了还混在位置上不愿意走。

说的就是严嵩这个糟老头子。

张文宪知道严嵩说的有道理,可好不容易有南边来的敢弹劾陆远的奏疏,不借题发挥一番又觉得不舒服,因此说道。

“既然何鳌上疏弹劾了,总该送进司礼监转呈圣阅吧。”

推给嘉靖皇帝吗。

严嵩陷入了沉默和犹豫中。

这么做除了能给陆远添点堵以外,还有别的作用吗?

沉吟了能有一盏茶的时间,严嵩如此说道。

“内阁不能淹本,该上呈自然要上呈,不过你通政使司要以内阁的名义向南京通政使司行文一道,就说革新吏治、锐意进取是好事,但不可操之过急,免得落人口舌。”

这话说的简单明了,怎么看都像是关切,张文宪看不透,不过他也没有问,点头应下。

“还有别的事吗?”

“大理寺送来今年秋决的人犯名单,需要内阁和司礼监勾决。”

“这种老夫就不看了,你们通政使司按旧例代勾后送司礼监吧。”

处决人犯这种小事严嵩哪还需要亲力亲为,一句话便揭了过去。

张文宪于是作揖。

“那下官告退。”

转身离开,却和韩士英撞了个照面。

“韩部堂。”

“张部堂。”

两人拱手见了礼,韩士英随即兴冲冲来到严嵩面前。

“阁老,今年夏税的册子,南京方面送来了。”

“哦?”

严嵩抖擞精神:“今年如何?”

“获益于荡平倭患加上增开了商税,今年江南的夏税比去年多了四成啊。”韩士英的脸上满是喜悦之色:“想来今年的秋税也不会少,今年可算能过个好年了。”

“四成?”

严嵩也是一惊:“那么多?”

“确凿无疑。”

韩士英将本递上,言道:“税册先到,钱粮之物十日内可陆续解送北京。”

严嵩连忙阅看,人也跟着激动起来。

“好啊,太好了,有了这笔钱粮,则朝廷燃眉之急立解,很多事也能放开手脚去干了,江南众同僚有功啊。”

“确实有功,都不容易啊。”

韩士英感慨一声:“下官听说,这几个月南京上下一片忙碌,所有同僚孜孜矻矻,为朝廷戮力尽责,是否应予嘉奖?”

严嵩点点头。

“说的对,应予嘉奖、确实应予嘉奖,老夫这就拟本,奏请皇上嘉奖江南。”

“主要还是严阁老统筹的好。”韩士英笑眯眯说道:“严阁老身为首揆,坐镇中枢,用好了人、用对了人,这才有今日的佳绩,阁老的功才是头一份。”

严嵩呵呵一笑。

“韩部堂谬赞了,老夫哪有什么功,都是江南同僚们做的好,都是陆远那个吏部尚书用人用的得当,吏治整顿的干练,老夫要为他请首功。”

“阁老英明。”韩士英笑而允下。

让严嵩去给陆远请功,恶心不死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